安溪一女孩家贫不失志 还热心当义工帮助更多人

19.08.2014  12:03

  

  阿春的养母很为孩子的未来担忧

  “我刚刚从县教育局那里过来,在那里做义工。”满头是汗的阿春皮肤黝黑,脸上的笑脸开朗,质朴。这个爱笑的女孩,个头不高却给人满身正能量的感觉。

  “我去年申请了生源地贷款,对流程比较熟悉。在网上看到有在招义工,就去了,给大学生们一些帮助。”这个暑假,阿春就是个志愿者。

   养父母年过六旬 希望养女念完大学

  阿春是福建师范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学生,开了学就要升大二了。她的家,在安溪的一个小山村,她从小被养父母抱养。

  下午2点,“爸爸去镇上做工了,当搬运工,一天几十块钱。”阿春告诉记者,妈妈今年66岁,平日里做点农活、操持家务,68岁的爸爸还得不时出去打点零工,年纪越大,找他干活的越少,最后都是些累得没人爱去做的苦活、重活了,每个月千余元的收入,还要供她读书的费用。

  “妈妈心脏不好,爸爸也老了。看着他们还要这般辛苦,心里挺不好受的。回到家,重活都是我和爸爸去。”阿春说。“她能读书,借再多的钱也得让她继续读。我们也老了,也不知道能撑她走到哪里了。”阿春的妈妈笑着说。

   自食其力 撑起自己的大学梦

  聊着聊着,阿春一直盯着记者手中的相机,随口问出了一长串专业术语。

  “我妈问我那机器多少钱时,我说一千多元。”阿春说,自己选专业的时候,侧重广告学方向,因为需要拍摄作品,去年咬咬牙,跟同学合买了一台入门级的单反相机。“6000多元呢,不敢跟妈妈说,说了她肯定要心疼的。”阿春说,为了买这台相机,自己搭进去了好几个月的生活费,在学校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但是不敢跟家人开口。最后,只好先找同学借钱。寒假的时候,她加班加点地去打零工,才把钱都还清了。

  “在学校过得挺好的,很充实。”生活上的紧迫并没有影响阿春在学校的美好生活,反而让阿春更加充满斗志。在学校阿春除了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外,还申请了学校学生处助理的勤工助学岗位,不上课的时候就过去帮忙,一小时10元。“在那里帮忙,不仅可以学到为人处世,还可以补贴点自己的生活费。”阿春一直开心地说着。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