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产业工人的“六字诀”

13.08.2015  09:47

      “今夜注定无眠!”8日19时50分,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冯鸿昌对一线的弟兄们说。在“苏迪罗”台风来临之际,他们要通宵蹲守,把价值超亿元的引桥吊起来进行固定,以防台风造成损坏。

  今年6月,冯鸿昌当选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7月,当选全国青联副主席。

  “这既是荣誉,也是责任。我要认真履职,做好界别的工作,还要立足本职,发挥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技能培训等作用。”冯鸿昌表示,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产业工人,必须始终记住“六字诀”——学习、创新、传承。

  学 习

  “人不一定要名牌大学毕业,但要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

  “你只是个打工的,混混日子就好啦。”看着冯鸿昌的认真劲,有人揶揄他。

  1997年,拥有中职学历的冯鸿昌初到码头,对龙门吊、桥吊这些码头巨型设备几乎一窍不通。他用半年的工资自费报名参加厦门市高级技工学校高职班,每天下班骑1个小时的单车,从公司赶到学校。

  工作之余,别的工友在打扑克、侃大山、玩网游,他不是在向老师傅请教,就是在狭小宿舍硬挤出的4平方米书房内认真苦读。

  不是“混混日子”的他,在外语、计算机操作、CAD操作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岗位技术水平更是令人惊叹。2001年,他在厦门市职工技术竞赛中,成为港务系统“技术状元”;2007年,通过厦门市高技能人才认定,被确认为技师;去年,更是成为我省最年轻的“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人不一定要名牌大学毕业,但要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冯鸿昌一脸严肃地对揶揄他的人说。

  创 新

  “书上学到知识,还得运用到实践,这才算真正的成功

  常躲在书房苦读的冯鸿昌,并非书呆子。他很早就明白:“书上学到知识,还得运用到实践,这才算真正的成功。

  2004年,他代表公司到漳州某外资设备制造厂监造龙门吊。在与德籍工程师技术沟通时,对方很傲慢:“我们的机械享誉世界,你这么改不行!

  “如果不改,今后出现质量问题怎么办?”冯鸿昌说,“我是一线工人,我清楚这些毛病的症结所在。

  他自己动手调试设备,动作规范到位,德籍工程师不禁对这个瘦弱的小伙子刮目相看。

  2010年,冯鸿昌和班组成员开始进行龙门吊“油改电”节能项目改造。第一年,就节约2278吨标煤,节省成本1708万元,减少8976吨碳排放。

  同时,在发现龙门吊大车油管存在接头经常松脱的问题后,冯鸿昌灵机一动,通过技术革新,把油管降低,安装到柴油箱底部,不仅保障了设备在大车转向转场的正常运行,成本也只需1万多元——若是按厂家的方案重新更换油管,预算要25万元。

  传 承

  “工作室以我的名字来命名,我更要发挥好传帮带作用

  2012年,在厦门市总工会的指导下,公司成立了“冯鸿昌工作室”。

  “工作室以我的名字来命名,我更要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冯鸿昌说。

  他先后带领工作室成员完成8台龙门吊的监造、4台上世纪70年代日本制造的二手龙门吊的技术改造、大型柴油机大修、轨道式龙门吊吊具导板改造创新等多个大工程。工作室成立3年来,226个技术革新项目为企业和厦门港口建设创造了484万元的经济效益。

  一个冯鸿昌,带出更多“冯鸿昌”。工作室19名签署了人才培养协议的高级技能人才,已有5名晋升职业资格等级。

  冯鸿昌并没沉醉于过去的成功。如今,工作室已制定出《2015年培训计划和技改革新项目计划表》。表中的远程智能理货系统、RMG远程操作自动化改造、集装箱码头智能闸口改造等项目,就像一只只海鸥,在港口振翅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