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文件或再次力解“三农”融资难题
农村金融难引资金 “活水”的“老问题”,有望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上得到定向精准应对。
业内人士指出,2015年一号文件中,将继续在农村金融领域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信贷、金融监管等政策措施,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倾斜。
不过,《中国企业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农企对于政策能否真正落地心存隐忧。
资金承压 龙头农企不堪重负
由于资金承压,多地农业龙头企业不堪重负。
地处天门市横岭镇的宇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拥有日处理大米600吨的能力。然而,现在却是一排排仓库厂房空荡荡,加工设备上结上了蜘蛛网,麻雀绕着机器飞来飞去,土狗跑进跑出。
2012年,宇丰经营鼎盛时期,贷款有1.2亿元,2013年9月企业按期偿还贷款后,多家银行不再续贷,不得已欠了高利贷,负担越来越重,又没有办法开工经营赚钱,到2014年4月基本上就停摆了。
而这仅仅是农企近年来融资难的一个缩影。
“许多农业企业已然陷入‘银行慎贷收回贷款后不再续贷—企业资金链断裂陷入高利贷泥潭—其他企业不信任银行到期不还款—银行更加慎贷’的恶性循环。”首创财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助理彭程璘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
山东海王农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曾是当地的香饽饽,在其转型、发展中,当地政府在争取项目、扶持资金等方面不遗余力,而如今无法回避的现实则是,抗风险能力低难获更多支持。
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推动金融支农
业内人士表示,2015年中央将在农村金融领域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信贷、金融监管等政策措施,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倾斜。按照改革政策意图,要使农村金融“下沉”到基层最渴的地方。当前改革目标是使农业信贷总量持续增加,涉农贷款比例不能降低,具体措施包括延续农村金融相关税收优惠、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以及开展更优惠的支农再贷款利率等。
“其中,经营权确权颁证也使得以往农业发展最为稀缺的金融资本更多地配置到农业生产中。” 彭程璘表示。
记者了解到,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曾提出,“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首次明确赋予农民对承包地的承包经营权抵押和担保权的抵押权。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农业补贴力度会继续加大,并推进合理的农产品(12.35, 0.21, 1.73%)定价机制,保护农业种植积极性。与此同时,配套农业金融服务、担保制度及小额贷款、农业信息化建设等帮助农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企业担心政策落地 “打折扣”
然而,在企业眼中,国家对涉农企业政策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多,但真正落实的却越来越少。
《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到,2015年,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将进一步扩大,覆盖面积将达到5亿亩左右。这意味着,如果该计划顺利推进,全国约1/4的土地将完成经营权确权,预计土地流转将更加顺畅。
而在一位农企负责人眼中,真正落实的却并不尽如人意。
“当前土地流转价格较高,当地多数农民不愿以自己的土地经营权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股份合作制,只愿意参与市场风险相对较小的租赁形式。”这位农企负责人向《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土地所有权还在村里,他们也没有经营所属权,致使所有规划、设计只能停留在图纸上。
有业内人士表示,企业或新型经营主体租赁、流转土地,需要先向农民支付租金,而土地经营权入股则是获利后分红。
“这样对合作社或龙头企业而言,可以节省前期资金投入,缓解资金压力,也调动了入股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但农民则更愿有一个保底的土地租金收益,而非市场风险下高低难定的入股分红。” 彭程璘称。
另外,尽管支农贷款有诸多利好,但企业本身抗风险能力低难获金融支持,让企业人士不免唏嘘。
“本来我们准备建一个省级标准化厂房,由于流动资金有限,我们就去找所在地相关部门予以协调,但并没有获得原本期望的帮助,最终眼看着一个好项目旁落他家。”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农企负责人对《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
对此,企业人士表示,在政策方面,国家及省一级政府与众多银行有一定的合作协议,银行对涉农企业支持有一定比例,但到了基层具体落实起来,则变得异常艰难。政策切实落地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