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一中名师评点今年我省高考试卷

09.06.2014  13:14

                         

  高考结束了,又一届高三学生完成了人生大考的“洗礼”。今年我省高考自主命题有什么新特点?试卷难度如何?对未来高中教学又有着怎样的启示?这些问题牵动着许多人的心。 为了让考生更全面地了解今年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和出题特点,昨日,晚报邀请莆田一中三位高三一线名师,对今年我省高考试卷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和分析,希望对下一届考生也能有所启发。

语文:语基平稳,作文好入手但出彩较难
点评人:莆田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长、高级教师 陈黎

  今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总体相对平稳、传统,试卷结构基本与《考试说明》相吻合,没有出现偏题、难题,能够对学生的知识积累与能力掌握起到检测作用。
  试卷选材多样,富有时代感,如论述类文本《阅历与读书》阐述的是阅历与读书的关系,贴合考生思想实际,对考生有正面的引导作用;第19题的选材“用密网进行光诱捕”关涉环保,现实感强,易于触发考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阅读文本体裁多样,布局合理,古代诗文阅读文本是“记”和“曲”,现代文阅读文本有评论、散文和通讯,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引导高中教学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所选文本多为完整篇章,删改较少,保留了原有内涵和意味,阅读真实度高。
  试题的设计稳中有变。如论述类文本考查文章的写作思路。选考部分甲乙两类文本的第15题,均要求探析文中重要语句的涵义,考生须观照全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具体分析,再概括作答,这有助于落实探究能力的考查,提高试题的区分度。
  今年的识记类题目,主要涵盖背诵与名著阅读。从体裁看,诗歌占大多数,所选篇目均出自2014年本省《考试说明》规定背诵默写的篇目(段落)。2014新增古诗文在考试中有所体现。名著题简答题部分的选作题,一为《三国演义》,一为《红楼梦》,沿袭去年高考和今年省考的风格,两道简答题,考的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情节,这也提醒学生,要扎扎实实梳理好每一部作品的基本情节脉络和人物基本性格。
  文言文是明代张岳写的传记,加了5个注解,排除了一些阅读难点,。 选文较为浅易。诗歌鉴赏首次考查元曲,用语平白易于理解,考查的角度新颖,但学生只要读懂诗家语应该不难回答。
  语言应用类题型,此前一直受到关注的时文短评依旧存在,分值与出题思路,基本与往年一致。这很好地体现了考试的平稳性。值得关注的是,在语言应用题中,非常扎实地考查了字形以及词、句的知识,这也提醒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
  今年的作文题,延续了近四年来的材料作文题,这样的作文题不容易被猜题,也比较考验学生临场发挥,它的表意比较清晰,没有审题障碍,比较好入手, 但出彩较难。首先要抓住材料关键词“空谷”,面对空谷,第一就想到空旷、幽深的山谷,联想到的是寂寞、压抑、困难,由此可以联想到人生所遇到的困难、逆境和挫折,这是一面。其次是材料的后半句面对“空谷”,有人想到“ 悬崖峭壁”;有人想到“栈道,桥梁”,这就关乎不同的人面对困境的不同心态,有的人用悲观的心态去看待它,眼前就会有一道不可逾越的悬崖和峭壁;有的人以乐观的心态去看到他,空谷在有的人的眼里就成了桥梁和栈道。材料指向明确,学生容易形成观点,容易成文。基于此,学生容易以“积极乐观面对人生的低谷”,“为人生的困境谋求出路”等作为论点,这也是主流的论点。但能否在人云亦云的话题中解出新意,理解出深度,对学生来说并非易事,学生需要做好论证基本功的训练,素材的积累,增加对现实社会的关注;而基于丰富深刻,就需要学生进行更多人生命题的思考:理性与感性,现实与审美,个性与妥协……不管是基本功训练或是思维视野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后来者不妨及早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