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一中举办特殊开学第一课 抗战老兵讲革命故事
开学第一课是什么样的?对于厦门一中高中部800名新生来说,他们昨天经历了非常特殊的开学第一课,这堂课规模大,课堂设在厦门一中高中部千人礼堂,讲课的老师除了有厦门大学、集美大学教授,还有厦门市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的会员———他们中有参加过抗战的老兵,也有老兵的后代。
这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由厦门市社科联指导,厦门市教育局、厦门市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主办,海西晨报社、厦门一中联办,厦门市南安商会、中国人寿厦门市分公司、厦门眼科中心、厦门市泉州商会、灏景(厦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夏商集团、中国少年新闻学院厦门分院协办。
上百次掌声向老兵致敬
“勿忘国耻 圆梦中华”,这是800名厦门一中高中部新生的开学第一课。
“老兵不怕牺牲,就怕被遗忘。”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这些不应该被遗忘的往事,晨报寻访队兵分8路,走遍厦门全市,搜集上百位参加抗战老兵的资料和故事,编辑成视频短片。
“我1926年生,我叫王春林。”“我14岁时快一米六高了,很高哦!他们看我很高,才要我的。”“我1939年3月参加了八路军。”……厦门一中高中部的800名新生在千人礼堂里,作为首批观众观看了这段视频,为此次抗战老兵与青少年学生座谈会暨厦门市“致敬老兵”网上公益活动启动仪式拉开了序幕。
在一个半小时的开学第一课里,厦门一中高中部千人礼堂响起了不下百次掌声。很多新生是第一次和抗战老兵亲密互动,也是第一次听到那些在厦门生活的老兵讲述往事,他们心潮澎湃。怀着感恩的心,新生们向到场的抗战老兵及老兵后代献上了他们的敬意———鲜花,同时,为晨报新媒体平台推出的《致敬老兵国寿无疆》电子杂志集赞。
老兵生动讲述连连获赞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哼着《新四军军歌》,抗战老兵后代单晓樱女士,仿佛把在座的新生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当年,单晓樱的父母单斐、李欣在硝烟中办起了《拂晓报》。他们还教育后辈:“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像战士冲锋那样一往无前,把工作做好。”
“1939年,新四军老六团团长叶飞率领时称‘江南抗日游击队’的六团,来到我的家乡。那时候我的家乡干旱已久,新四军来的那一天,下起了雨,老百姓高兴啊……”老兵史之光向新生们介绍了他与新四军结缘,然后参加儿童团,进而成为新四军地下情报站情报员,最后加入新四军队伍的故事。他说:“不要说我立了什么功。那么多同志牺牲了,我们能活下来就是最大的幸运。”
“新四军研究会及海西晨报的媒体朋友花时间和心血巡访了近百位厦门市健在的抗战老兵,给我市中小学的开学第一课‘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教育活动增添了鲜活的内容,这是一件对历史负责的大事。通过移动新媒体终端,让师生对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抗战老兵和他们当年的抗战故事有所了解,而且还可以动动手指为身边的抗战老兵点赞,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厦门市教育局德育处处长许界群也为此次活动点赞。
【声音】
厦门市南安商会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会长李泉水:
关爱老兵应该常态化
“看视频、听讲话,为英勇的抗战老兵点赞!”李泉水表示,这次抗战老兵与青少年学生座谈会运用了新媒体与座谈的形式,让学生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和体会当年的不易,“今天的纪念就是要牢记历史,才能守护和平”。
“对抗战老兵的致敬,不能只在一时,而是要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和修养。”李泉水倡议,对身边的老兵尊重、关爱,应常态化开展。(记者 陈璐 见习记者 吴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