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跨国家族的抗战记忆“三宝 ”-图

03.09.2015  12:20

黄福生、周杏珍展示珍藏多年的军用衬衫

黄炎宋的驾驶证

 

  8月25日,建阳区宝山路38号,一栋简陋的二层民居的客厅里,黄福生、周杏珍夫妻和从石狮市回来探亲的女儿黄健冬正围坐在客厅里,专注地观看有关南侨机工的电视画面。因为黄福生的父亲黄炎宋,就是当年3200名归国的南洋华侨机工(简称南侨机工)之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黄炎宋从建阳一家汽车保修厂退休。每年抗战胜利日前后,黄福生一家人陪黄炎宋收看各类抗战题材电视节目已是惯例, 2010年,黄炎宋以90高龄辞世后,一家人依旧保持了这个习惯。此刻,面对客厅中间的那张空着的爷爷的躺椅,孙女黄健冬动情地说,现在再也不能陪爷爷一起回忆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了。

  但是,黄炎宋给家人留下了值得回味的抗战记忆“三宝”——一件当年的美式卡其军用衬衫;一本母亲寄自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家谱;一张记下战友生离死别的照片(如今,这张照片已经被厦门华侨博物馆收藏),讲述着一个跨国大家庭的难忘抗战记忆。

   一件旧军服 再现烽火路

  当日,黄福生从衣橱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件黄炎宋的卡其布美式军用衬衫。这件军服虽然保存70多年了,但依旧崭新,连衣服上细密的针脚还清晰可见。

  黄福生感叹道,黄炎宋生前很喜爱这件衣服,因为这件衣服保暖性很好,伴随着黄炎宋在滇缅公路上度过了许多抢运军事物资的寒夜。

  1940年初,日军进攻越南,当时在越南同登火车站囤积大量中国进口的航空汽油。西南运输处抽调南侨机工300多人,组成混合大队,抢运汽油回昆明。白天,为躲避日机轰炸,黄炎宋和战友把车开到越南境内的林子中隐蔽,到了傍晚太阳一落山,林子便喧嚣起来,司机们一个接一个赶装燃油,踏着夜色出发,车到昆明后,又得连夜空车往回赶。一个多月黑白颠倒,黄炎宋和战友把数千吨航空燃油抢运回昆明。

  黄福生说,父亲曾多次提及举世驰名的“二十四弯公路”的惊险情形。 “二十四弯公路”并不在滇缅公路上,而是在一个叫店前的地方,位于昆明通往贵阳的路上,车过二十四弯时,车速都减至4-5公里/小时,如蜗牛一样爬行,其中还有三个弯是一定要倒车才能过的。

  但是, 这些山路上的险弯死角,也成为机工们的“防空所”。据黄炎宋生前回忆,行车时,当日机来袭,路上的老百姓一听到飞机响,便第一时间朝司机们作出特殊手势——食指往天上指,这时南侨机工们就会赶忙把车开到死角处,下车躲避日机。

   一本旧家谱 越洋续新篇

  在黄福生家中还保存着家族抗战记忆的又一件传家宝——一本上世纪八十年代寄自马来西亚的黄氏家谱。在这本家谱封面写着:“黄氏家谱寄与吾儿炎宋存念。”这是黄炎宋远在马来西亚母亲的笔迹。黄炎宋是老大,共有九个弟妹,家谱里记载了这个大家族繁衍至今的排行讯息。

  黄福生介绍,1990年,黄炎宋在马来西亚的9个弟妹都陆续到建阳来看他,其中三个弟弟是在他归国后才出生的,同胞见面,真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21世纪以来,家族里的人联系更紧密,每隔两年,9个弟妹都会组团带着后代,到建阳看望黄炎宋。每次,弟妹的到来总会带来家族的人丁新讯息,于是这本家谱就每次修订增加,如今这个跨国大家族的人口已达数十人。

  黄福生感慨地说,当年父亲是背着家人偷偷报名参加机工归国队伍的,所以直到临行前三小时才与母亲作别,临别前,母亲挥泪给了黄炎宋一枚保平安的戒指。此后,这数十年里,黄炎宋再也没有回到南洋。

  1939年4月1日,黄炎宋启程回国,当时他才19岁,是3200名南侨机工里年龄最小的机工之一。当年,黄炎宋在距吉隆坡80多公里的一个劳勿小镇上当汽车修理工,19岁的他已有5年工作经历,是一位“老师傅”了。 当时陈嘉庚在南洋成立了“筹赈会”,为祖国抗战募集资金、人员、物资。黄炎宋所在的修理厂老板曾三侨是当地“筹赈会”的一名委员,在老板的动员下,当时劳勿小镇上就有7名机工报名归国参战,黄炎宋也瞒着在吉隆坡的家人报了名,从此展开了毕生最难忘的烽火之路。

   一张老照片 生死战友情

  黄福生说,父亲在生前常常会拿出一张珍贵的战友合影,对其中叫老余的副驾驶念念不忘。老余是当年和黄炎宋一起从劳勿小镇出发的七位机工之一,当时已40多岁。2005年,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厦门华侨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前来采访,将这张照片作为资料征集走了。

  1941年下半年,西南运输处更换了一大批八吨的“万国牌”新卡车,老余和黄炎宋成了搭档。有一次雨夜抢运物资,车在路上抛了锚,两人在抢修时候,全身淋了个透。第二天,老余便得了疟疾,打起了摆子。中午,黄炎宋赶忙把老余送到路边的大队医疗站,又匆匆上路了。三天之后,当黄炎宋返程路过大队医疗站一打听,老余送到医院后就死了,黄炎宋心里难过得不得了,同来伙伴的最后一面竟没见着。回到了车内,黄炎宋打开老余简单的行装,里面只有几件衣服,还有一张他们从劳勿出发时7个机工的合影。

  “文革”期间,黄炎宋家里很多照片都上交销毁了,而这张珍贵的照片黄炎宋是把它藏在箱底夹层中才保存下来的。

  黄炎宋的孙女黄健冬说,最近,自己也会带五岁多的女儿观看南侨机工抗战纪录片,还说起太爷爷的故事。女儿听得似懂非懂,但黄健冬很是欣慰,因为有一种精神或许已经在她幼小心灵里发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