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外眼里的微博世界

16.08.2014  23:16

  微博上,看见有人“盲目”夸奖德国,雷克都会感觉很奇怪:为什么总喜欢夸外国?为什么喜欢拿国外“照镜子”?讨论问题难道不能就事论事?

  “你们和美国都是大国,要自信。”雷克操着流利的汉语开玩笑。

  雷克今年32岁,德国人,慕尼黑大学汉语专业研究生,2005年,曾作为交换生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2007年,在他26岁生日那天,他从北京徒步走到新疆,用了350天,行程4646公里,写下了《徒步中国》。

  雷克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微博上,这和他的硕士毕业论文有关。去年春节期间,他发现在微博上就韩寒的问题很多人吵得不可开交,挺和倒分成两派。他感觉很奇怪:这件事情为什么这么重要?他想探讨背后所隐藏的微博情绪和社会问题,现在论文已经到了收尾阶段,下个月将答辩。

  雷克看不懂中国的微博情绪。有一天,他在微博上这样“抱怨”:“我说中国还有些不完美,就被骂个‘臭老外’。我说中国发展的方向是对的,就被骂个‘洋五毛’。说德国好,被骂。说德国不好,也被骂。最悲剧的是,我说在家里换了个灯泡而已,被骂个‘没内涵的傻瓜’。

  雷克独立客观的态度,幽默诙谐的语言,吸引了5万多粉丝。

  德国人都很严谨?

  “你们德国人做事特别严谨吧。”雷克经常被人问到这个问题。

  雷克会说,“你这么说确定不是在笑话德国人?

  常有人在网上发同类的微博:“从23个细节感受德国人的严谨,体会德国的崛起。”下面放着一串图片和解说词。

  雷克只要看到就会“反击”,“飘过的德国人表示这些图和解说词大部分应该属于笑话吧?不可能有人把它当真。”雷克说,那不是严谨,那是“变态”。

  “拜托大家不要再给我发那些令人恶心的微博。什么一年173天上班,什么23个细节,德国人不允许学前教育,德国人只吃薯条……他们不了解德国,估计连自己国家也不了解。请别转发给我了,谢谢。另外,我跟别的德国人无关,只代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