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市检察院解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28.11.2014  02:17

 

  福建检察院11月27日讯 (林志标 高延湖 王跃明  )   近年来,电信诈骗、网络诈骗案件频繁发生,不少市民上当受骗。近日,龙海市检察院对去年以来受理审查起诉的7起57人电信诈骗案件和1起4人网络诈骗案件进行全面解剖,发现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公司化运营。以公司名义招揽成员,从业人员有面试、有培训、有底薪、有社保、有福利、有奖惩机制等,用合法的幌子进行拉拢引诱人员参与并进行同化。如黄某鸣等人诈骗团伙办理企业营业执照,建立业绩奖惩激励机制,定期发放薪酬和奖金,以“港澳游”“新马泰游”等为诱饵,成员间你追我赶,“业绩”不断攀升。又如张某等人诈骗团伙案,对“从业经验丰富”的2名“新人”委于“主任”重任,可对组员的“业绩”进行抽成,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激化了犯罪的参与热情。
  二是涉案人员以年龄低、学历低的偏远山区女性居多。“80后”“90后”是此类犯罪的主力军,其中,“80后”43人,占70.49%;“90后”12人,占19.67%;初中以下文化49人,占80.33%;来自福建长泰、华安、平和、安溪等偏远地区有22人,占36.07%;来自省外有17人,占27.87%。其中,女性有48人,占涉案总人数的78.69%,占全部侵财犯罪案件的78.69%,占全部女性犯罪案件的24.74%。
  三是团伙多次犯罪现象突出。受理的8件电信网络诈骗案均为团伙作案,通过拨打电话、QQ聊天等进行诈骗次数更是不计其数,据嫌疑人交代,每人每天拨打诈骗电话和聊天对象均在200个以上。
  四是诈骗对象更加明确。以老人、农民、台湾男性等特定人群为主,利用农民群众对各项惠农惠民政策不甚了解的情况,发布返还社保补贴等虚假信息,向农民实施诈骗,此类案件涉案4人,占6.56%;利用和台湾同胞语言、风俗习惯相同的优势,选择台湾男性作为诈骗对象,此类案件涉案48人,占78.69%。
  五是犯罪手段推陈出新。犯罪手段从简单的提供“六合彩”、外围七星彩票号码等虚假信息要求支付报酬,到冒充邮局、社保、财政和海关等工作人员告知快递包裹内藏有毒品或虚构补贴“社保”要求支付保证金,进行多角度、全方位诈骗;从手机、电话直接进行诈骗到通过网络电话、QQ、“奇摩即时通”等载体先谈感情交朋友,后诈骗要钱。还有,以开设服装买卖、批发网站、推销网络游戏、结交男女朋友为名实施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