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新罗第一泉”消失无踪 石碑蜗居墙角肮脏不堪
龙岩曾有个“新罗第一泉”,历史上是“龙岩八景”之一。两块石碑,都是县级保护文物。但现在,泉水早已无影无踪,两个石碑也都“蜗居”墙角,一处在居民大门口,另一处在街心商场负一楼的洗衣池旁,环境肮脏。
接到市民上述反映后,昨日,导报记者到现场进行了走访调查。“新罗第一泉”,能否重现昔日胜景?
现场
文保“蜗居”角落,周边环境脏乱差
昨日,导报记者在东城街道龙川东路下井巷,找到了“新罗第一泉”的石碑。这块大石碑矗立在一户民宅的门前,估摸着有两米多高,宽1米左右,石碑上有“龙岩知县吴守忠”等字样。大石碑旁,立着一块龙岩市人民政府所立的“新罗第一泉”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碑。
一名巷子内的老住户说,巷口原有一口田字形的泉水,泉水甘冽,周围的居民都要来这里挑水、浆洗,十分热闹。2000年左右,街心花园建设起来,泉眼就消失了。“现在只剩下石碑,名存实亡了。”这名老住户用手指着说,街心广场负一楼,也有一块“新罗第一泉”的石碑,那个石碑历史短一些。
导报记者根据这名住户的指引,找到了位于街心广场地下商场北侧台阶下的另一“新罗第一泉”石碑。这块石碑,确实像市民所反映的那样,靠在一个杂物间的水池旁,旁边有拖把、洗衣粉、杂物,与石碑混放在一起。
导报记者仔细观察,这块碑上刻有“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张策安”等字样,一旁同样立有一块1982年龙岩市人民政府所立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与蜗居脏乱的环境,显得格格不入。
揭秘
明代知县立碑,龙岩“旧八景”之一
“新罗第一泉”即《龙岩县志》所载八景之一“双井流泉”,曾经包括上井泉、中井泉、下井泉三口泉。
龙岩市民吴远平对“新罗第一泉”颇有研究,他介绍,“龙岩知县吴守忠”所立的那块石碑,是立于明万历年间。另一块石碑中的“张策安”,是民国时期的龙岩专员。
吴远平老家住在上井巷内,他回忆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上井泉、中井泉因城市建设填埋,仅存下井泉。下井泉水在池中央欢喷齐舞,鱼虾在池边穿梭,挑水的人群络绎不绝,摩肩接踵。每当冬季枯水季节,城内各处水井枯竭,周围居民,都到下井泉挑水饮用。
而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下井泉旁打了一口井抽水,严重影响了下井泉的出水量,加上井边的污水沟,长期无人清理,污水渗透进泉水,到上世纪80年代,自来水普及,用水方便又便宜,下井泉名存实亡。
后来,龙岩城旧城改造中,下井泉旁建设成为城市街心广场,第二块“新罗第一泉”石碑也被人遗忘在街心广场地下商场北侧台阶边,无声无息地躺在一个杂物间水池旁。
规划
把泉水引回来 打造城市新地标
“新罗第一泉”能否恢复昔日容颜?主管部门新罗区文体广新局作出了回应。
该局表示,“新罗第一泉”,为地下水涌泉,始发现时间不详。上世纪90年代,因地下水源缺失,地下水位下降,加上长期疏于管理造成泉眼堵塞,一度成为臭水潭,被人为填埋。在2000年前后,龙岩市政府兴建街心花园广场时,该泉址彻底被填平。
今年2月,龙岩市政府办公室发出《关于认真抓好当前城市建设管理有关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根据该文件的工作要求和“文物保护属地管理”原则,将由新罗区政府牵头组织当地规划、建设、文化部门研究确定“新罗第一泉”的具体位置,进行施工勘查,以确定对该泉眼点的水量、位置及周边环境影响的评估。
在完成具体位置及评估情况后,按照最接近原有泉眼环境的形制,制定恢复新罗第一泉的具体方案,并把上述二块碑移至恢复后的泉址,让“新罗第一泉”最大程度恢复原有面貌,留下记忆中的历史文脉,成为中心城区标志性新景点。
导报记者 李贵荣 李大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