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头,领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纪实
连城冠豸山农村公路。
龙岩新罗西陂园田塘—紫阳乡道。
安保设施完善的村路。
上杭县蛟步线蜿蜒道路。
村民养路员。
“你猜这条路是哪一年修的?”5米宽的路盘山而上,路面干净整洁,排水沟和涵洞通畅。车行道中,两边茂林修竹,郁郁葱葱,令人目不暇接。如果没有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通贤镇岭头村党支部书记曹能辉揭晓答案,很难相信,这条村路2003年建成,距今已有11年的时间。
岭头村的村道,全长5.4公里。站在村道上,曹能辉依然能够清晰地回忆起今年5月15日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张兆民到村里调研村道的细节。当时曹能辉向张兆民介绍了村里将护路写入了村规民约,并规定禁止12吨及以上的车辆在村道上通行。张兆民听了很高兴,并肯定“这种做法很好”!
农村公路三分建,七分养。龙岩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邓振春介绍,农村公路“重建轻养”的现象普遍存在。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岭头村因地制宜摸索出了“县乡指导、村道村管、全民参与”的村道管养路子,有效解决了村路管养“钱哪来、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
村规民约 建长效机制
岭头,顾名思义,山岭上的一块盆地,在这样的地方修建一条通往山下的村路,其难度可想而知。正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2003年,时任岭头村党支部书记的廖金魁带领村干部四处筹钱,争取交通项目。通过努力,村里争取到县交通部门乡村道路改造项目,按每公里14万元标准(3.5米宽)补助,但钱远远不够。
就在“很差钱”的情况下,全村村民从长远考虑一致认为路要按5米宽规划建设。钱的问题让廖金魁挠头。知难而进,岭头村“两委”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动员党员群众共同集资修路。
面对渴望已久的路,村民们主动筹集资金11万元,外出乡贤慷慨解囊捐款30多万元。就这样,通过上级补、村民筹、乡贤助,2003年岭头村通村公路顺利建成通车。
2003年至2008年,交通运输部门对村道的养护经费拨款尚属空白。路修建好了,没人养护很快就会破损,怎么办?
“村干部决定成立村道养护基金,基金由村民共同出资解决。”曹能辉介绍,村里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将村道管护写入了岭头村“村规民约”,村民代表全体赞成通过。
“这得到了村民们的响应支持,全村除五保户、特困户外,每人出3斤稻谷,连嫁出的女儿也纷纷回来捐资养路。这些,我们全部用于公路养护。”曹能辉说。
2007年龙岩市实现全市建制村100%通硬化公路,在福建省山区市中率先实现建制村村村通硬化路。2008年后,交通运输部门开始对村道养护下拨经费。
曹能辉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标准,上级交通运输部门每年每公里拨付1000元的村道养护费,5.4公里只有5400元,而村道每年需要投入1.6万元养护,这笔钱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根据“村规民约”,2008年后村道养护基金每年都从有限的村集体收入中支出,每年村里要投入1万多元。“‘村规民约’确定村民自筹养护资金缺口,村里每年都会投这笔钱,雷打不动!更为重要的是,村规民约保证了村道养护基金的连续性,进而使村路管养实现常态化。”曹能辉坚定地说。
村路保险 遇灾害无忧
地处福建省西南部的上杭县,八山一水一分田,洪水、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而上级交通部门每年拨付的村道养护费加上村道养护基金仅仅解决了村道的日常养护资金问题,一旦遭遇自然灾害,本来就资金紧张的村路养护将更加不堪重负。
2013年5月,上杭县太拔、中都、蛟洋等乡镇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公路损毁严重。然而比当地公路维修单位更先一步赶到现场的是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杭县支公司的现场勘察员。没过几天,几个乡镇均获得最高限额12万元的赔偿金,极大地缓解了村路水毁修复资金的压力。
这不是上杭县农村公路第一次尝到甜头。早在2010年年初,上杭县交通运输局便将全县1519.6公里的农村公路以17.64亿元的保险金额,按0.34%缴费率,向保险公司缴了60多万元入了保险。理赔内容包括:路面、路基、边坡、涵洞、边沟、桥梁等受灾损毁修复,清除溜方等费用。
如今,上杭县列养农村公路3113.97公里,其中县道432.16公里,乡道1100.22公里,村道1581.59公里。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上杭县不断优化保险方案,使方案更有效、更便捷。保险的受益人由单一的县交通局变为县交通局和全县21个乡镇;单次理赔起赔点由2011年每次事故1万元降到2000元,每个乡镇每次事故赔偿限额从2011年的10万元增加到12万元,县道每次事故赔偿限额从2011年的15万元增加到25万元。四年来,保险公司向全县农村道路支付了450多万元保险赔款。
上杭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张庆林介绍,村路保险主要是政府引导,体现了杠杆作用。村路受灾之后,赔付资金能够快速到位,有效解决了乡镇村路管养资金的后顾之忧,确保全县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在这样的背景下,岭头村的公路如遇较严重的溜方或滑坡现象,县交通部门还有每米8000元的农村公路保险,乡镇府视溜方情况帮助村里清理和修补损失,基本形成了村路管养“不差钱”的局面。
人人参与 做护路主人
在岭头村的村道上,记者见到了岭头村的养路员廖松魁,他穿着橘黄色工作服,手持扫帚,戴着草帽,皮肤粗糙黝黑,汗珠从两颊滑过胸膛浸湿工作服。
廖松魁每两天清扫一次路面,并巡查交通标语等是否损坏。在他的“照顾”下,岭头村的村道保持着整洁畅通。
而在2008年以前,岭头村的村道养护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建立了村道养护基金之后,由谁来养护村路便成了当务之急。村里养护工作最开始承包给了两个村民,然而运行一段时间后便出了问题。
承包人的工资按月给付,固定不变,这就造成了干好干坏一个样。承包人也因此责任心不强,对公路维护不主动,对塌方、溜方、边沟等清理不及时,群众出行经常受到影响。
面对花了钱养不好路的问题,岭头村“两委”在征求群众意见后,对村道养护进行了改革。2008年,村“两委”按照“能接受村‘两委’领导且有责任心、勤劳、身体好、家庭状况一般、不外出务工”五个条件,并按个人自荐或组织、群众推荐和村“两委”审核、村民代表表决并公示、群众监督“四道程序”选养护员。当时57岁的村民廖松魁成了村里的养路员。
为了把钱用在刀刃上,防止“磨洋工”,村“两委”对村道养护进行改革,一改过去“承包”制,实行“点工”制。日常由养护员养护,并依据每月出工次数由村里发放工资;如遇严重塌方、溜方,则由村里视情况请人或铲车按工时清理,每半年还会另请工人协助清理路边杂草和边沟。
与此同时,村里还聘请沿线村民、党员干部等作为监督员,随时对养护工作进行监督,一旦出现多次养护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还可以要求重选养路员。
除了养护员和监督员以外,岭头村“两委”还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向党员群众宣传。经过宣传和动员,村民护路的主动意识明显提高,人人参与护路的氛围已经形成。
记者在岭头村“村规民约”中看到这么一条规定:“禁止12吨及以上的车辆在岭头村道上通行”。对于这条规定,全体村民无不知晓。
“村里有比较大的土建工程,我们都会事先和施工方讲清,运载材料重量要严格控制在12吨以内。村民们遇见大车运输木材,混凝土等情况,都会及时跟村里汇报,让村里派人去监督。”曹能辉介绍,一个护路人只有一双眼睛,发动全村群众监督,就是无数双眼睛无死角地盯着村路,保护着村路。
而在张庆林看来,全民参与有效地解决了村路由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更是在转变一种观念。“一直以来,在村路管养中,老百姓并没有被动员起来,他们往往觉得村路是公家的,跟自己没有关系。在岭头村的村路养护中,老百姓投工投劳,共同参与,共同监督,每个人都倾注了心血,每个人都成为了护路的主人。”张庆林说。
事实也正是如此。岭头村有7个村民小组,采访中记者听到了不少这样的故事:邹屋自然村70多岁的退休干部邹文炎坚持为村道义务除草,大田自然村的70多岁的邓马莲坚持义务扫路……
也正是这样,岭头村的路才在经历了十一载的风霜雪雨后依旧如新。
路畅业旺 实现小康梦
岭头村刘石英从福州某大学毕业后,和丈夫一起回到岭头村创业养鸽子。站在村组通向村里的硬化道路上,她向记者描述着自己接下来的打算:“目前我们的鸽子养殖规模是3000对,计划明年养5000对。”
而就在2010年的时候,她脚下的这段路还是黄泥路。刘石英回忆说,那时候不敢想养殖规模,养鸽饲料运进来,成鸽运出去,都需要提前看天气预报。如果天气预报有雨,那么我们就需要抢时间。“现在不一样了,村组道路修好了,连上本来就好的村路,客商愿意自己上门收购,我只需要打一个电话就可以了。”刘石英说。
同样想着扩大规模的还有通贤镇兔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廖春桃。据他介绍,通贤镇已经建立了乌兔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这个合作社有成员150户,带动农户600多户,其中,成员每户每年收入15万元左右。接下来,占地100亩,年产值近1亿元的国家级闽西南黑兔保种基地正在岭头村规划建设。
廖春桃告诉记者,岭头村没有这条硬化的村路之前,通贤镇乌兔的养殖量很少。路没有修好的时候,饲料只能靠肩挑背扛运上山,一次运不了多少,自然也就养不了几只兔。路修好之后就不一样了,饲料可以通过大车运上去,每家养殖量逐渐大了,逐渐从过去的散养形成了今天的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现在我们为什么敢建规模这么大的基地,就是因为路好了,运输成本在降低,科研专家也愿意住进来。”廖春桃说。
路畅业旺,类似这样的百姓奔小康的故事在上杭县不胜枚举。这背后不仅有上杭县交通运输部门的努力,更有龙岩市交通运输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在交通运输部及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的支持下,2007年,龙岩在全省山区市率先实现建制村村村通水泥路。截至2013年年底,龙岩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703.6公里,其中,农村公路养护里程达11121.8公里。
在农村公路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龙岩市交通运输局不断提升农村公路管理水平,创新农村公路养护体制。在现有养护模式基础上,因地制宜探索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养护模式,使县道加快向专业化、机械化养护转变,乡村道路建立常态化养护机制。养护的规范化也在逐渐形成“五统一”,即实现养护标准、标识标牌、路况质量、档案资料、绿化标准的统一,并以此提高养护质量。
邓振春介绍,岭头村的村道养护经验也将随即在全市推广,使岭头村的村道养护经验真正发挥领头作用,农村公路将给百姓的致富路提供挥更大的能量。“实践证明,这一经验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公路养护普遍存在的‘钱从哪里来、怎么管、谁来管’问题,一改农村公路修路“坐等靠”的观念,形成全民参与管好农村公路的局面。”邓振春说。
□声音
龙岩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邓振春:
国助民捐好不容易建起来的农村公路,因为养护不好而被破坏,是一种十分浪费的行为。岭头村农村公路养护实践告诉我们,养好农村公路的措施应该包括:第一,村道村管的体制要确立,村“两委”要在县乡的指导下,积极发动群众养好村道。第二,广泛宣传,在百姓中形成爱路、护路的意识。第三,选派好养路员,按照当地村路里程和人口数量合理配备养路员。第四,交通公路部门要加强对乡村养路员的培训。第五,要建立农村公路应急管理机制,可以以县为主,分片分区在几个乡镇设立村路应急管理站,一旦遇紧急情况,就近处理问题。最后,改善农村公路养路员的待遇,比如建立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养路员的后顾之忧。
上杭县县长 谢海波:
2011年至今,上杭县投入了10.2亿元资金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337个行政村全部通上水泥路,22个乡镇也将于明年年底全部通上二级干线公路,农村的交通状况确实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今后,我们将把重心转移到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上,充分调动乡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已建成的农村公路管好、养好,方便群众出行,让农村公路真正成为老百姓的“康庄大道”、“致富大道”。
上杭县通贤镇党委书记 温如坤:
村路面广、点多,公路部门管养资金和人员都很紧张,单靠仅有的一点钱和几个人是无法管好农村公路的。百姓是村路畅通的受益者,他们也应该成为村路畅通的主要维护者。岭头村一方面经过民主会议,制定“村规民约”,按照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方式,解决了养路资金与养路员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全民参与,形成爱路、养路的氛围,村路十几年能够保持很好的质量,也就不足为奇了。
(记者:丰家卫 通讯员:邓新 本版图片由 福建省龙岩市交通运输局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