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上环卫工作高科技产品登场 用无人机捞垃圾

21.07.2018  11:47
船员在进行海上垃圾打捞。 - 新浪
工作人员处理打捞上来的垃圾。 - 新浪
来源: n.sinaimg.cn
船员在进行海上垃圾打捞。 工作人员处理打捞上来的垃圾。

  暑期来临,沙滩游人如织,饮料凉爽可口。随手一扔,饮料瓶漂流入海,“变身”海上垃圾。

  记者走进厦门市海上环境卫生管理站,了解到他们清扫的海域面积达62平方公里。为追踪海上垃圾,高清摄像头、无人机等高科技产品纷纷登场。

  文/本报记者  黄雪燕

  赵张昀

  图/市海上环境卫生管理站 提供

   垃圾都有啥?

   95%是植物茎秆  旅游旺季塑料多

   也有旧沙发、大木头、动物尸体等垃圾

  19日上午,记者来到厦门海上环境卫生管理站,这是一支专门负责海漂垃圾收集转运的队伍,是厦门海漂垃圾的保洁力量。

  记者跟随“厦海环005”号机械清扫船出航打捞垃圾。“海漂垃圾主要是指泡沫类、塑料类垃圾,但其实,只要漂浮在海面上的垃圾,都属于我们的清扫范围。”张梁华介绍,海上垃圾的种类不多,也没有厨余垃圾,因为食物残渣会下沉至海里,有的被分解,有的成为鱼虾的“饲料”。

  因此,能漂浮在海面上的垃圾,主要是以植物茎秆为主,能占到海上垃圾比重的95%,“尤其是台风、暴雨天气。”张梁华说,沿岸的树枝、水草、芦苇会大量地被卷到海面上,呈片状、带状分布;而每年的5月至10月,因游客量的增加,塑料、泡沫类垃圾会比平时多一倍,每日基本能装满三大袋编织袋。张梁华说:“我们也曾打捞过旧沙发、大木头、动物尸体等各类垃圾。

  “今年以来,海上垃圾量明显减少。”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记者几乎看不见大面积的垃圾,但海上垃圾越是分散,对于张梁华他们而言,越是难以清扫。

   处理难不难?

   要帮大树头“翻身”  绕着垃圾“转圈圈

   上岸后还要对垃圾进行分拣,或回收或填埋

  “我们有4艘机械清扫船,14艘社会化保洁木船(即小木船),相互配合作业。”张梁华告诉记者,机械清扫船主要收集海面上的植物茎秆等垃圾,小木船因机动灵活,适合在近岸海域工作,主要收集漂至岸边的零散垃圾和塑料瓶等。

  带状、片状垃圾容易打捞,零散的海上垃圾,便需要进行多次“转圈圈”打捞。船员杨海山驾驶着“厦海环005”号船只,几日前在厦漳大桥附近海域,发现一段直径超过1米的大树头。船只靠近垃圾后,轮机长放下打捞斗,却发生了“意外”——树头掩在海面下的树根卡住了打捞斗,于是只能先将树头放回海里,调整方向后再打捞,入海的树头会随着海水漂动,杨海山控制着船的方向,轮机长找准树头位置,两人互相配合,在海面上追着树头“转圈圈”。“大概有5圈吧。”杨海山回忆,打捞此类树头,需将其“翻个身”,树头横截面朝下,树根朝海面上,才不至于卡住打捞斗。

  每日打捞到的垃圾上岸后,经过路面分拣,将塑料瓶等进行废品回收;而最主要的植物茎秆会在后坑垃圾压缩中转站处理后,运往东部卫生填埋场填埋。厦门海上环境卫生管理站,也会对当日的垃圾种类、数量等出具报告,进行记录和研究。

   海上垃圾有何危害?

  1。缠住海龟、白海豚等生物;

  2。威胁过往船舶的航行安全;

  3。影响市容和海景;

  4。破坏海洋整体生态环境。

   链接

   海陆空”总动员

   将垃圾一网打尽

  据厦门海上环境卫生管理站副站长张梁华介绍,他们清扫的海域面积达62平方公里,海域80%左右的垃圾都来自九龙江入海口。面对如此广阔的海域,需要各类科技手段进行助力,追踪海上垃圾。

  海门岛上装有两个高清摄像头,能清楚看到九龙江入海口海域,以此监测垃圾入海情况。还有一架带摄像录影功能的无人机“探路”,勘查垃圾在哪个海域。

  “我们‘海陆空’都用上了。”张梁华说,泡沫、塑料类垃圾不可降解,漂浮在海面上,有时会缠住海龟、白海豚等生物;若不及时清扫海上垃圾,影响市容和海景的同时,也会影响过往船舶的航行安全;更重要的是,影响海洋整体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