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大学建设”成两会热词
福建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在福州闭幕,至此福建省“两会”结束。在会议期间,“高水平大学建设”成为热词,引发教育界人士关注。
近年来,省财政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支持高水平大学建设有关精神,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着力向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3所高水平大学倾斜。2013-2015年省财政集中高等教育发展资金累计安排3所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6.9亿元,支持我省高水平大学开展省级以上重点学科、重点人才、重大科研平台等项目建设。
高水平大学建设初见成效
2015年,省属高校新增3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全部落户3所高水平建设大学。89%的国家级人才,96%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61%的国家基金项目,80%的部省级一等奖科研奖励,80%的授权发明专利,均来自于3所高水平建设大学。
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在人才引进方面,该校坚持引育并举。2015年以来,该校新增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青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青年“千人计划”1人等各类国家层次人才10人次,其中年度新增顶尖青年人才数量在全国高校排名第71名。
此外,在科研方面,该校明瑞光教授在全球首次破译菠萝基因组,并获省委书记尤权、副省长李红专门批示。这也是该校继破译小菜蛾基因组后又一重大突破。
集中优势资源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为了推动福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福建师范大学委员小组建议,要按照学校、学科两个层次,分别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并支持3所大学率先进入全国高校先进行列。加快推进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基于文、理、工等不同门类学科特点,科学设定遴选标准,重点建设100个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高峰、高原学科。
福建师范大学委员小组提出,要坚持把服务国家和福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贡献作为“高水平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工程”资源投入的重要指标,引导高校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高校和学科的实际贡献度为依据,科学设定资源投入档次和额度。
切实开展高校管理人员职员制改革
为深化省属高校办学自主权改革,建设高水平大学,民盟福建省委建议,政府应尽快出台指导高校开展管理人员职员制改革的政策,使各高校在职员制改革中明确方向,并有政策可依,减少后顾之忧,从而推动职员制改革稳步向前。认真设计方案,根据管理岗位的性质、特点和要求,进一步明确职员制的基本内涵,建立规范的职员职级,明确不同职级岗位的工作职责,并注重职员岗位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规范用人机制,加强考核和管理。结合高校聘用制改革的实施,大力推进职员岗位聘任和管理。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创造有利于优秀管理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在高校内建立公平公正的成长氛围,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