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仓健曾系国人80年代首席“男神” 感情不美满
一个人的价值就在于拼命去做点什么,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喋喋不休、强词夺理的人不足取,我觉得默默地、拼命走自己道路的人才是最美好的人。 ——高仓健
“杜丘,你看,多么蓝的天!一直朝前走,不要往两边看。走过去,你就会融化在那蓝天里……”
日本著名电影演员高仓健于日前去世的消息18日传来,众多中国影迷表示哀悼之意,他在电影《追捕》中的台词在微信和微博上被刷屏。网友以此追念这位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为国人带来海外影视新风尚的日本硬汉。
“硬汉”面带微笑离开
据日本媒体18日报道,高仓健本月10日因恶性淋巴瘤去世,享年83岁。
据他的经纪公司说,高仓健去世时面带微笑,表情安详,医院工作人员都忍不住流下眼泪。据报道,高仓健的葬礼在亲人陪伴下秘密进行。
高仓健以沉默寡言的“硬汉”形象而闻名,在日本影坛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称为“云上的人”。从影半个多世纪,他拍摄了200余部影片,获奖数十次,迄今在日本电影界无人能比,极具号召力。
日媒报道说,在日本,像高仓健这样光凭名字就能吸引观众走入影院的电影人屈指可数,日本影坛痛失了一名领袖级人物。2013年,高仓健作为日本文化艺术杰出贡献者,获颁“文化勋章”。
1980年代的首席“男神”
1978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部外国电影,《追捕》可以说是整整一代人关于“硬汉”的记忆,主演高仓健刚毅的性格和冷酷的面容曾在当年产生过轰动效应。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充满悬念的结构安排使这部影片大受欢迎,甚至还衍生了无数与《追捕》相关的文艺作品,检察官杜丘的形象深入人心——刀削般的脸庞、竖领子的风衣、凛冽的眼神,使高仓健成为亿万中国观众心目中的首席“男神”,不苟言笑、力量型的高仓健式的硬汉几乎定义了那个时代对于完美男性唯一而统一的标准。
高仓健曾回忆说当年中国影迷不断给他来信,数量多得难以置信,其中他对一位上海女大学生的一首诗印象最深:“你如果是猎手,我愿让你的弓箭穿透我的胸膛”。更有许多青年模仿那个孤独沉默的“杜丘”,后来成为著名导演的张艺谋也曾竖起衣领、学着经常沉默,后来还毅然辞去棉麻厂工作,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
2005年,张艺谋为高仓健量身打造影片《千里走单骑》,并决定除高仓健之外,全部起用非专业演员陪衬他。电影中,74岁高龄的高仓健用他精湛的演技,跨越国界,跨越语言,感动了观众。
感情生活并不美满
作为日本知名度最高的男星,高仓健很少传出绯闻,有的只是一段持续过12年的婚姻。在此之后,他再没有公开恋爱过,也没有留下一男半女。
初入影坛时,作为新人的高仓健开始了一段真正的恋情,他遇到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江利智惠美。
江利智惠美14岁时就因唱片《田纳西华尔兹》而一举成名。与高仓健第一次合作时,19岁的江利已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当红歌星,而高仓健只是男配角。高仓健对美丽的恋人非常痴情,每次约会他都会提前到场,最后再把她送回家,伫立在她窗前,直到屋内灯光熄灭后才离去。
1959年2月16日,在高仓健28岁生日时,他和江利智惠美结成眷属。然而,最早的一次争吵却在两人赴夏威夷度蜜月时就发生了。由于旅途劳累,江利智惠美把头靠在丈夫的肩头,想小憩一会,大男子主义的高仓健却很不习惯在众人面前的这种亲热举动,他大声指责:“你干什么?”江利智惠美被吓了一大跳。
婚后的江利智惠美做了两年家庭主妇。忙于演艺事业的高仓健一头扎进了工作中,经常几个月杳无音讯,留下妻子独守空房,而且还不愿意流露出一丝对妻子的柔情。对这场婚姻最致命的打击是在1962年。婚后3年的江利智惠美怀孕了,妊娠反应极其强烈,医生检查后确诊她患上了妊娠中毒症,不得不做了流产手术。盼子不得的悲痛让夫妻感情越来越疏远。
1970年1月21日,一场大火袭击了他们的家,两人费尽心思营造的爱巢彻底毁了。孩子没了,家被烧了,江利智惠美绝望极了。不久之后,她单方面宣布要离婚的消息。事后,她也意识到自己的冲动,急忙找朋友去见高仓健补救,可这一切都太迟了,高仓健拒绝了。1971年,这段维系了12年的婚姻走到尽头。
1982年2月13日上午,人们在东京的一所公寓里发现了江利智惠美僵硬的尸体。医生诊断她为酗酒引起窒息而亡。妻子离去后,高仓健一直单身。每年的2月13日,在江利智惠美的墓前,人们总能看到他献花焚香,神情凄然。
1999年,68岁的高仓健参与了电影《铁道员》的演出。接拍此片,息影多年的高仓健只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结尾的主题曲要用《田纳西的华尔兹》——江利智惠美的成名曲,也是他最喜欢的一首歌。
哀悼
高仓健先生是中国人民熟悉的日本艺术家,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过重要的积极贡献。我们对他的逝世表示哀悼。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
惊悉挚友高仓健先生过世,心情无比难过,从相识到相知,十余年光阴,他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尽管不愿相信现实,但老友已去,只有沉痛哀悼,祝愿他在天堂幸福开心!
——张艺谋
他不是表情帝,也不是花样美男,他是我们永远的“杜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