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食品专家聚首厦门研讨食品安全发展之路
新华网厦门28日电(刘默涵 实习生 林冰冰)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今天,2016中日食文化暨食品安全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办,来自中日两国的食品安全专家与学者聚首,共同探讨食品安全解决之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的健康意识已经超越温饱意识,品质、安全成为当前食品供给的重点需求。日本是全球食品安全监管最严格的国家之一,在制度建设、风险管理、检验检测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日本一般社团法人食品安全交流协会代表理事(FSC)高桥孝宜认为,中国和日本虽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如果将日本的食品安全保护套路直接搬到中国是不可取的,还应根据中国的国情和文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中日双方可以多进行沟通与交流,取长补短,争取对两国食品安全发展做出更好地贡献。
在谈到食品安全发展方面,高桥孝宜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他说,企业在快速发展且收益极好的时候,是食品安全和经营最危险的时候。不要为了追求效益,企业就生产连自己都不敢吃的食品。无法让自己和员工满足,就无法让顾客满足。
高桥孝宜还指出,食品包装方面,日期错误、标识错误是人为的错误,2—3人的检查会互相推脱,明确检查要点让一人来承担责任能减少错误传播。建立无法推卸责任的体系很重要,食品安全需要大众共同构建。
“食品生产,要尊重大自然和生物的‘原有形态’,努力削减农药,回收再利用。即使是食品卫生法许可的食品添加物,也要控制在最低限度。”Pal system生活协同组合联合会理事长石田敦史强调食品要“真品实感”,不使用化学调味料,不用多余添加物,注重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
厦门元初食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陈启明表示,大众担心食品安全问题,企业就要切入食品安全概念,做到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树立公信力,避免引起大众食品安全恐慌。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教授陈猛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发展趋势。“未来十几年,疫情疫病传播和突发性致病菌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和来自种植、养殖业滥用药物以及环境污染造成的化学性污染,将成为中国食品安全的主要特征。”他建议,应该完善食品安全相关限量和检测方法标准,加大抽检和监控力度,推行严格的食品安全全程追溯体系,强化生产者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