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思浩:丰润精神世界的“拾荒者”
他是曾经温暖了一座城的老人,一个感动无数国人的“中国好人”。韦思浩,以“拾荒者”的形象闯进公众视野,以“拾荒者”的行走姿态定格于公众视野,却以一个 “教育工作者”、“捐献者”、“读书人”、“中国好人”的诸多身份,一次次刷新人们的认知,成为赋予更多能量的“拾荒者”,丰润着国人的精神世界。
“拾荒”,让我们再一次感受清贫的力量。他的家是没有装修的毛坯房,家具也仅有一张木板床和一个装满书的书柜,新闻媒体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他的居住环境,若然再算上他的“拾荒”生涯,可以说他的生活状态从一开始就以一种“清贫”的姿态与时下的很多人区别开来,近似于古圣贤的“一箪食,一瓢饮”,应和着那一句“嚼得菜根百事可做”。简单得近乎苛刻的物质需求,让他抵挡住了外界太多的物质诱惑,抵挡住物欲对于精神的侵蚀,从而向大众展示一个老者纯粹而又伟大的精神世界。清贫,一个离大多数人已经有些遥远的字眼,它却被一个老者固执地坚守,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它不同于流俗的魅力和力量。即使是在物质享受不断丰富多彩的今天,也不妨碍我们以“清贫”的冷洌涤荡心灵的太多欲望,从而收获人格的更多良善和完整。
“拾荒”,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阅读的力量。韦老第一次走进公众视野时,挑战着“拾荒者”与图书馆不甚匹配的公众心理暗示,却以在镜头前看书的神情和看书前搓洗双手的细节,让人感动于他对“阅读”近乎虔诚的专注和爱惜。有人评价说韦老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从“拾荒者”到“读书人”,大众无法窥见其精神世界因为阅读是如何的丰富多彩,但可以从他在这个人世间留下的每个印迹里感知其精神世界的余韵绵长,除善良的原生动力之外,丰厚的阅读应当也是滋养他精神沃土的一大源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的力量,从来就清晰地扎根在每个国人的灵魂深处,他用一已之力,再一次验证阅读与人格的相得益彰,在不断被外界信息冲击着的今天,像韦老一样安静地端坐于一隅阅读,无疑能领悟生活的更多智慧和从容。
“拾荒”,更让我们感受着奉献的力量。捐钱,捐遗体,这个世界赋予他的所有一切,他都尽最大的可能回报给了这个世界,他用数十年的行动,践行着一个奉献者的人生轨迹。虽然他已离开,关于他的新闻也已渐渐淡出公众的视野,也许这样的“中国好人”其言行并不惊天动地,但他却厚重地足以撑起中国的脊梁,不妨常常重温他留下的之于国人的每一点滴馈赠,从中感悟着每一个向上向善的正能量。(马尾文明办 陈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