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议案让霞浦滩涂摄影产业迅猛发展 去年吸引30多万游客

02.02.2015  19:31

沙塘里摄影点

小皓摄影点

  如今,在宁德霞浦各大酒店、旅行社的房间内,总能看到一份《霞浦滩涂摄影指南》,它为远道而来的摄影游客提供了详尽的摄影点攻略、摄影点线路、特色、拍摄贴士等信息。

  不仅如此,为方便摄影游客,更好地打造霞浦滩涂摄影名片,政府部门2014年投入资金280万元,提升小皓摄影点,新建花竹摄影点。

  “目前小皓摄影点提升工程已动工建设,完成道路拓宽、停车场拓宽、地面平整。春节前可完成停车场硬化,春节后动工建设摄影平台等设施。”霞浦县旅游局相关人士称,新建花竹摄影点,配套门楼、步游道、摄影平台、停车场、坐凳、亭子、公厕等设施,目前正在开展征地工作。

  回顾2014年,霞浦滩涂摄影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已经有了不少新的变化和举措。

  据旅游部门统计,2014年接待摄影游客30多万人次,比2013年增加了50%左右。

  此前若是没有到过霞浦进行滩涂摄影的游客,很难想象到,早些时候通向摄影点的上山路,都是些烂泥巴路。

  回访代表:滩涂摄影点基础设施滞后

  去年两会上,王斌、李捷增等省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对滩涂摄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做出决定的议案。

  “据初步统计,滩涂摄影每年可为霞浦创造2亿多元的产值和2000多个就业机会。”霞浦沙江镇涵江村党总支书记李捷增表示,去年提出上述议案,也是希望滩涂摄影文化旅游产业能得到更多的重视。

  当时,代表们提出,霞浦滩涂摄影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例如,霞浦滩涂摄影的推介,目前主要还停留在民间层面,霞浦至今还没有滩涂摄影专门的宣传册、宣传片和官方网站,也缺少一个专门介绍滩涂摄影的文化场所。滩涂摄影景观点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滩涂摄影的品牌优势还没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滩涂摄影产业尚未形成。

  为此,代表们联名提出,建议由省政府牵头,组织有关专家和部门,帮助和指导做好霞浦滩涂摄影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做强、做精滩涂摄影文化产业。

  摄影点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是吸引摄影爱好者的一个关键因素。代表们提出,霞浦滩涂摄影旅游景观点布置较为分散,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滩涂摄影产业发展需求。基础设施建设需投入较大财力,而霞浦县财力有限,建议省、市在资金上予以一定扶持。

  同时,代表们还建议,安排、引进一些示范效应和拉动性强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充分挖掘霞浦滩涂摄影资源,打造霞浦滩涂摄影品牌,提升霞浦的城市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

  “最美滩涂”走向国际舞台

  对于人大代表们提出的上述建议,霞浦摄影协会主席、霞浦滩涂摄影发起人郑德雄也感同身受。

  “谁会想到,在10年前无人知晓的霞浦滩涂,如今却让众多摄影师为之疯狂。”郑德雄说。

  从2003年起,他开始拍摄霞浦滩涂,不少作品陆续被《中国摄影》、《大众摄影》、《国家地理》等专业杂志刊登,同时在网络上得到广泛传播。

  不少摄影爱好者是看了他的作品后,才慕名前往拍摄。“滩涂摄影逐渐带热了霞浦的经济。近年来,霞浦县对滩涂摄影也越来越重视。”郑德雄称,后来的文化节、摄影比赛等,部门都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在摄影文化旅游产业方面也加大了投入力度。

  而这些,在衍生出的“导摄”、渔民模特身上,也或多或少可以感受到。

  今年40岁出头的马朝武是霞浦最早一批入行的“导摄”。而如今,在霞浦,像马朝武这样的“导摄”已有一两百号人。

  “最初开始从事导摄,以前上山拍摄的路会比现在难走些,都是些烂泥巴路,也不太好找。”马朝武告诉东南快报记者,有些原先是荒山的,后来由于是拍摄滩涂的好位置,来的人越来越多,政府就因此修了上山的路。

  而另一方面,渔民模特也发展到了二三十人,偶尔客串当当模特,也能为自己赚些外快,虽然依旧还处于“小打小闹”的阶段。

  与之同步的是,从2007年起,霞浦县政府与《中国摄影》、《大众摄影》杂志社联合,成功举办了两届《霞浦:我心中的那片海》摄影艺术大赛。

  就是这样以霞浦海上风光为题材的全国性摄影艺术大赛,在当时引起全国摄影界广泛关注,并将霞浦滩涂摄影一举推上国际舞台。

  1月18日,第三届“海洋杯”中国·霞浦国际摄影大赛也已落下帷幕。

  而此次,在郑德雄看来,算是规模最大的一届,又将进一步提升霞浦摄影旅游的认知度、美誉度和吸引力。

  “现在也在争取每年举办一次摄影大赛。”郑德雄说,这将更加有力地向全国乃至世界推介霞浦海上滩涂美景。

  2015年,霞浦县将继续做好“我心中的那片海”国际摄影大赛,吸引世界各地摄影家来霞创作,邀请国内外摄影界名人、国内知名媒体人参与摄影展和摄影赛的颁奖,着力打造霞浦摄影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