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今年将减税3500亿左右 降费约2000亿
“国家大账本,百姓荷包事。”预算报告是国家的“账本”,关乎国家这一年的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企业税费负担能再降一点吗?对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能再高一点吗?“三公”经费会更紧一点吗?3月13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发布,今年的政府算盘将遵照预算法规定,“打响”更为积极有效的财政收支。
减税降费更加积极
积极财政政策年年提,今年有啥不同?
财政部办公厅主任欧文汉表示,与往年相比,201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注重合理调整政策力度和着力点。在政策安排上有“两减”——减轻企业税收和缴费负担。
今年全年将减税3500亿元左右,包括继续完善营改增试点政策;扩大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微企业范围,将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比例由50%提高到75%等。
今年将降费约2000亿元,包括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改革到位后全国政府性基金将剩下21项;取消或停征35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中央涉企收费项目剩余33项。同时,进一步清理规范经营服务性收费,适当降低“五险一金”有关缴费比例。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付文林向本报记者指出,“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不仅有助于保持企业的活力,也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证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民生支出只增不减
“虽然中央财政自身也不宽裕,但是我们宁可自己手头紧一点儿,也要想办法挤出资金支持困难地区。”财政部部长肖捷日前这样表态。
具体到今年的政策安排上,除了“两减”,还有“一扩”——适度扩大支出规模。今年拟安排全国财政赤字23800亿元,比上年增加2000亿元。肖捷说,今年要加大对扶贫、农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领域保障力度,这些方面支出确保只增不减。
以扶贫资金为例,今年拟安排补助地方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61亿元,比去年增长30.3%。将重点支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发展,同时在教育和医疗卫生等领域加大扶贫投入。
“民生账单支出的是一笔笔‘暖心账’,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民生为本的执政情怀。我们期待这些‘暖心账’普惠群众,让老百姓享受到‘暖心账’带来的温馨。”有网友这样评论。
过紧日子挤出资金
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这是本届政府对人民群众作出的郑重承诺。这在财政预算上,也有明显体现。
欧文汉表示,截至2016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规模已经连续6年下降,支出得到有效控制。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永远不会有休止符,确保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比上年只减不增。
未来,中国还将压减会议费、培训费、宣传费、咨询费、软课题经费和涉企补助等支出;强化预算约束;做好中央本级和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工作等。
“近几年‘三公’经费比例持续下降,但我国行政性经费占比依然偏高。在新常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财政收入增速比前几年下降不少,要更好地控制预算支出,控制‘三公’经费应该是优先选项。”付文林说,要通过政府过紧日子,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改善民生,支持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严格规范预算安排
“预算安排体现了保障基本民生等重点支出、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积极防范化解财政风险等要求。预算草案符合预算法规定,总体可行。”
在肯定2017年预算安排的同时,财政经济委员会也提出以下建议: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严肃预算执行;严格规范预算管理;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加强税收立法工作等。
相关工作也有了执行时间表,例如,抓紧修订预算法实施条例,在年内颁布实施;确保2020年前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等。
对此,付文林认为,过去预算科目编制不细致,导致具体实施,特别是人大的监督有困难。今年强调预算执行过程的执行管理,跟“依法治国”和财政体制改革的理念相符。这实际上对于政府算盘的“打法”进行了严格规范,有利于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让财政工作走向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