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做好工业转型加减法 淘汰关停210家陶瓷企业

10.07.2014  11:26

福建联兴陶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引进先进设备,做到无烟无尘无味。

  “梅溪有鱼了!”“鸟儿回来了!”……近日,记者在闽清县采访时,当地不少干部群众表达了对环境改善的欣喜之情。

  监测结果表明,闽清县环境空气质量从曾经在全市五区七县(市)中的排名倒数,“蹿升”至前几名,今年三四月均排在第五。

  闽清享有“东南瓷都”之美誉,是全国重要的建陶生产基地之一,陶瓷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也给生态环境带来破坏,“灰天”“黑河”一度是当地受污染严重程度的真实写照。

  既要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环境,摆在闽清决策者面前的路子很明晰。经过不断探索,他们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加减法”,并一以贯之。

   淘汰关停转产转业210家陶瓷企业

  有这么一家陶瓷企业,它每年缴纳税收100多万元,但县领导视察后,坚决要求改造或关停。100多万元,对于山区县闽清来说,是一笔不菲的财政收入。问题的关键是,这家企业的生产线依然使用高污染的发生炉煤气作为燃料。

  闽清县环保局局长黄维江向记者解释说,使用煤气发生炉,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粉尘、二氧化硫、含酚废水、煤焦油等,是当地环境的主要污染源。目前可以替代的清洁能源,是天然气。

  改燃,成为当务之急。

  2012年以来,闽清县专门成立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全面开展污染综合治理。从全县的《工业大气污染整治规划》到《建陶业污染综合整治》,从“十二五”的整治规划到年度整治工作方案,污染整治在闽清有条不紊展开。

  高峰时期,闽清有252家建陶企业,经过不断整治、技改,目前只剩42家,关停、转产转业210家。闽清把这一整治过程称为“瘦身强体”,即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深度治理环境污染,逐步淘汰规模小、效益低的建陶企业,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对于暂时因气源不足、成本增加等无法实现改燃的陶瓷企业,闽清县采取多种治理措施,帮助企业减少含酚废水、二氧化硫及粉尘的产生量,实现不排放或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