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派批评”领军人30年后重聚首 探讨文艺变革
福州新闻网9月28日讯 由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中国作协《文艺报》和福建省文联主办,福建省文学院、福建文艺网承办的“2014闽派文艺理论家批评家高峰论坛”昨天在榕举行,5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闽籍和在闽工作的文艺批评家齐聚一堂,共议“文艺批评的变革与创新”。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文艺报》总编辑阎晶明,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庞井君等人到会,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书磊和省政协副主席、福建省文联主席张帆赴会表示祝贺。
这是继1985年在厦门举办“全国文学评论方法论研讨会”以来,在福建举办的又一次大规模、高规格的文艺批评盛会,两次会议时隔近30年,见证了“闽派批评”的兴起、发展与变化。
“闽派批评”这一提法的出现,最早是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谢冕、孙绍振等闽籍批评家为“朦胧诗”辩护,在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以此为起点,闽籍批评家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当代文学新思潮的重要“领潮人”。当时王蒙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文论界由京派、海派和闽派三分天下。这一说法更是让“闽派批评”备受瞩目。
在昨天的论坛上,无论是育才无数的谢冕、孙绍振等老教授,还是来自京城的王光明、周星、陈晓明等一批中年博士生导师,大家都在发言中感谢时代、感谢家乡。他们说:“上世纪80年代初期,福建只有少数几位作家能被全国的读者熟知,是‘闽派批评’的崛起,让人们认识到了越来越多的福建批评家。那时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好时代。福建是我们成长的根脉,我们无时无刻都眷恋着家乡,因为我们都有乡土情结。”
上世纪80年代,“闽派批评”曾打出“以开放眼光开拓思维空间,用改革精神革新文艺评论”的旗帜。在昨天的论坛上,大家觉得今天还要提倡“闽派批评”的创新和开拓精神。大家商定,今后力争每两年举办一次“闽派批评”的聚会,提高“闽派批评”的凝聚力。
(福州晚报首席记者 顾伟)
【责任编辑:黄新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