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金庸“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著名作家、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金庸30日在香港逝世,在香港各界引起巨大涟漪。多位曾经在金庸身边工作过的友人、金庸研究专家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深情回忆他们印象中的金庸。(10月31日《新华社》)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一个人,一支笔,一种文学风格,造就一个独具传奇色彩的文学“江湖”。金庸创作的《书剑恩仇录》《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自成风格、独成一派,影响了半个多世纪的读者,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大奇观。一代“大侠”金庸溘然长逝,缅怀、悼念的文字瞬间刷屏,特别是“金庸迷”们更感叹“笑傲江湖成绝响,人间再无侠客行”。
崇尚“大闹一场,又悄然离去”人生信条的金庸大师悄悄地走了,带走了属于他自己的那一个江湖,但先生传承、弘扬中国文化的重大建树,他的人生和作品里所张扬的侠义精神,却留给我们很多思考和启迪。
金庸大师的作品之所以备受读者欢迎,甚至还曾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海外也有相当不菲的影响,上至文人墨客下至贩夫走卒,对他的武侠小说以及根据武侠小说翻拍的影视剧喜爱有加,固然首先缘于金庸先生非凡寻常的文学功力,把林林总总的江湖故事描写得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把形形色色的武侠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善于从中华传统文化宝库汲取思想和文学精髓,聚焦大家深藏心底的“侠客梦”写作品、做文章,则是赢得不同年龄、职业群体情感共鸣和文化共振的一大关键。
金庸先生的作品字里行间透射着忠孝节义的鲜明元素,通过对侠义之心、侠骨之气的匠心演绎,既满足了读者抑恶扬善、伸张正义朴素情怀的宣泄心理,更使大家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染。正如金庸先生坦承,“在武侠世界里,男子的责任和感情是仁义为先。仁是对大众的疾苦冤屈充分关怀,义是竭尽全力做份所当为之事。引申出去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看似江湖恩怨和儿女情长,实则颂扬了大德、大义和大担当,恰使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独树一帜,具有了超越武侠小说自身的分量和影响力。
有道是,文如其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侠骨柔情的英雄气概,重信然诺的君子风度,快意恩仇的人生境界,生动地流淌于金庸的笔端,使先生的武侠小说更具历史、文化厚重感,向世界展现出中华文化、文明的独特魅力,创造了当代武侠小说的辉煌;金庸先生自身就是侠义精神的践行者。热心参与香港基本法起草的责任担当,六归故里显露的家国情怀,永远不写自传的淡泊豁达,如此等等,也生动地呈现给我们一个德高望重的“侠义”形象。
金庸先生带走了属于他自己的江湖,却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学遗产和精神遗产。我们喜爱金庸的武侠小说,更敬佩先生的为人;我们叹服金庸的文学造诣,更要像先生那样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大闹一场”;我们缅怀金庸,更要记住先生的金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安溪县文明办 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