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夫妇来榕追思故人 去年将父亲骨灰撒向闽江
清明前夕,鼓岭旅游度假区来了一对特别的客人——来自美国的彼得(Peter)和言灵(Elyn)夫妇。这是继去年为了完成父亲穆蔼仁的遗愿,将其骨灰撒向闽江后,他们再次回到福州。这一次,除了追思故人,他们更希望成为鼓岭的“推介人”,为鼓岭制作网站和旅游手册,让世界知道“Kuliang”这个美丽的地方。昨日,彼得夫妇用流利的中文向记者讲述了他们一家与福州的不解情缘。
曾任飞虎队员的父亲
多次来闽
“父亲到过中国很多地方,唯独对福州念念不忘。”彼得说,父亲穆蔼仁生前常常会把他在福州拍的照片制成幻灯片,放给家里人看,“那时我就知道我们还有个家在鼓岭,也期待有一天父亲能够带我们一起去看看”。
往事要追溯到1940年,年仅19岁的穆蔼仁从美国加州大学毕业后,应邀到福建顺昌英华中学教书。在顺昌洋口一年的教书经历,让穆蔼仁对中国产生了深厚的情感。1945年,穆蔼仁作为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的中尉,被派遣到厦门前沿收集情报。抗战胜利后,穆蔼仁退役并转入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国际关系硕士学位,毫无意外,他将研究方向集中在中国。
“1947年,父亲带着母亲和我哥哥回到福州,在福建协和大学(福建师大前身)任教。次年5月,我在福州出生。”彼得说,1948年7月,他们一家四口来到鼓岭避暑,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遗憾的是,1949年我们一家因工作原因离开了福州”。
当时,穆蔼仁还在鼓岭购置了一栋快坍塌的别墅,想修缮起来作为日后避暑之用。从彼得向记者展示的照片上可以看到,站在别墅窗前就能遥望美丽的闽江。
父亲遗愿
是将骨灰撒向闽江
“父亲喜欢福州,我想最重要的还是因为这里的百姓淳朴、热情。”昨日下午,彼得向记者展示了一张穆蔼仁提着一只鸡站在船头的有趣照片。那是在1948年,福州当地一名农民因病急需“熊猫血”,穆蔼仁知道后义不容辞为他献血。病好后,这名农民向穆蔼仁送了一只鸡表示感谢。
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彼得对中国一直充满感情。1988年,他终于获得来中国工作的机会,从此他和妻子言灵长居中国。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一对女儿也在中国长大,取名为爱中和爱华。2004年,穆蔼仁再次应邀来到武夷学院担任英语教师,一年后返回美国。2005年12月,85岁的穆蔼仁因病去世,而他最大的遗愿就是希望能将骨灰撒在闽江。
去年9月底,彼得夫妇终于来到福州。他们在福州小伙薛纪天的热心帮助下,一一走访了父亲工作、生活的协和大学和鼓岭,并将父亲的部分骨灰撒在了闽江近解放大桥旁。“我们算是完成了父亲的遗愿。”言灵说,明天就是清明节,他们将前往解放大桥的闽江边追思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