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县人大倾力助推白鸭产业跨越发展

19.05.2014  18:07

为将连城白鸭打造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代农业支柱产业,连城县以品质促腾飞、以品牌助跨越,有力推动连城白鸭产业快速健康发展。2013年,全县连城白鸭出栏300多万羽,产值超2亿元,养殖户户均收入5万多元。这喜人成绩背后离不开连城县人大常委会的倾力助推。

助推育龙头兴产业

2008年3月,连城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就连城白鸭产业化发展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发现:2000年,连城白鸭被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2001年,连城获“中国连城白鸭(白鹜鸭)之乡”称号。虽然声名远扬,但由于养殖模式粗放等原因,多年来,连城白鸭产业并没能实现较大发展,整个产业急需进一步上规模、上档次。调研组提出:破解连城白鸭产业发展难题,就要培育龙头产业,围绕白鸭养殖、加工开展招商引资等建议。

在县人大的建议下,县政府有关部门几年来一直致力于育龙头兴产业,落实建成国家级连城白鸭种质保护场等一系列措施。并就如何破解养殖连城白鸭投资周期长、短期效益低、养殖风险较大的问题?连城县专门出台“连城白鸭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对按标准化要求建设的基地场,经验收后每个场一次性给予15万元的补助,并可享用连城白鸭地理标志;将实力强、资信好的规模经营业主纳入“连城县农业规模经营贷款担保基金”担保范围,以解决规模经营业主在生产与流通环节资金短缺问题。同时,县政府大力引进原态农业、特色农业等连城白鸭深加工企业,倾力为养殖户解决蛋品、成品鸭销售问题,保障养殖户收益。

在政策的推动下,连城县去年新建连城白鸭标准化养殖基地8家,新增养殖规模8万羽。同时,还培育了屠宰和真空冷冻包装产品的营销组织11家,连城白鸭的销售由原先的活鸭为主,变为屠宰后的白条鸭、单体冷冻鸭为主,占了70%的份额。

助推抓品质促腾飞

  “要凸显白鸭的‘绿色属性’,抓好品质,才有生命力,才能做强做大产业。”在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江盛宏等代表提出了发展白鸭建议。在人大代表的建言献策下,县政府部门非常重视,抓落实抓成效。连城财政每年安排40万元经费,开展保种选育和提纯复壮工作,进一步提升连城白鸭品质。

同时畜牧兽医水产局派遣了技术人员指导绿色生态、标准化养殖。充分利用连城地处闽江、九龙江、汀江三江源头,境内水质好、空气质量优,丘陵起伏,涧溪纵横交错,十分适合白鸭的生长条件。充分发挥环境优势,引导农民利用山塘水库、竹下林间,按照绿色生态、标准化要求,发展连城白鸭养殖业,用原生态养殖理念确保白鸭的“绿色属性”。其中李德生就是注重白鸭品质的养殖大户。李德生夫妇于2011年,在北团镇车上村挑选一块远离住户、水源丰富的竹木林地作为自己的养殖基地,两年下来,他先后养殖销售白鸭1万多羽,年均获利近10万元。李德生成功的秘诀是林下“生态养殖”,养成的白鸭品质特别好,也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助推树品牌助跨越

2013年5月9日,连城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农经委、畜牧兽医水产局及部分县人大代表,对连城白鸭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提出要加大对白鸭产业发展政策的宣传力度,打造产业品牌;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现代种养技术示范,带动农民走生态、高效、优质、安全的农业种养模式;通过联盟章程约束经营者行为,维护连城白鸭品牌等建议。这也是县人大一直关注助推树品牌助跨越的一个缩影。

为了推动品牌建设,县出台品牌建设奖励政策,对新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取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和中国、省名牌农产品及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标志的连城白鸭养殖、加工、销售企业,分别给予2万元至50万元不等的一次性奖励。目前,连城白鸭已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省著名商标,一些企业也分别注册“御川”、“黑足鼎”和“冠泉”等商品商标。连城县田野白鸭专业合作社先后注册了“黑足鼎”、“村居香”等品牌,并在淘宝网进行网络营销,去年网络销售额1000多万元。

连城县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还发挥自身优势配合政府积极争取省信息产业厅、畜牧水产部门的支持,建立了连城白鸭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系统,并向全县连城白鸭标准化养殖场进行推广,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和可信度。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