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170运营商现土豪阵容 不指望靠通信服务赚钱

09.07.2014  15:00

记者在与多家虚拟运营商交流后发现,多数虚拟运营商并没有打算从通信业务中直接获得利润,而是借助虚拟运营商业务获得忠实用户,并推出相应的增值服务,完善发展其原来的业务

据最新消息,中国电信又与10家企业签订了移动转售协议。其第三批虚拟运营商名单包括海航、富士康、联想、海信、平安、民生、星美、凤凰、海尔、小米。

土豪盯上虚拟运营

2015年后将陷激烈竞争

加上此前已经获得牌照的阿里、京东、苏宁、国美等行业巨头,越来越多的土豪公司加入虚拟运营商的阵营。并且虚拟运营商的参与者变得更多元化,这次不仅包括了终端等硬件厂商,也包括了文化娱乐、金融等行业的公司。

越来越多大家伙的进入,会否令虚拟运营商的竞争更激烈?

对此,虚拟运营商产业联盟秘书长邹学勇给出的回答是,竞争肯定会更加激烈。“但在试点期间不存在很大的竞争,因为这是一个靠他们各自的存量用户转化的过程。在2015年之后,存量用户基本转化完后,就会有一个激烈竞争的过程。”邹学勇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虽然真正的竞争尚未开始,但是单从通信服务来看,虚拟运营商可谓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因为此时,国外传统虚拟运营商经验已经不再值得借鉴。国外虚拟运营商做得比较成功的业务都是语音折扣,例如维珍。目前环境下,语音消费量在下降,OTT业务大量过滤了语音。国外虚拟运营商刚起步时所处的环境与现在大不相同,中国的虚拟运营商需要自己摸索合适的发展道路。

此外,个性化的套餐也容易被模仿。目前一些虚拟运营商推出了“无月租”、“自由组合套餐”、“流量不清零”等差异化套餐。但是,其他虚拟运营商也纷纷仿效,推出类似业务。甚至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也推出相似业务,虚拟运营商已很难再有新的市场卖点。

华创证券TMT首席分析师马军认为,虚拟运营商的资费套餐创新有限,各厂商之间也是大同小异,虚拟运营商的发展还有待观察。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还有“激活率”这把剑悬在虚拟运营商头上,以中国联通为例,在试商用城市,中国联通每个虚拟运营商放号3000个号,要求激活率50%,才给放下一批号。

不打算靠通信赚钱

为主业服务

更重要的是,在虚拟运营商推出具体移动通信服务套餐前,市场曾对这些套餐的低价格寄予厚望。而事实上,虚拟运营商需要从三家基础运营商购买移动通信服务,再包装成自有品牌去销售给用户,立足基础运营商给的批发价门槛之上,要长期打价格战显然不可能。

业界一直有3个流行观点:一是“面粉比面包贵”——批发价比三大运营商市场的零售价要贵;二是虚拟运营商概念很好,但资费并不便宜;三是虚拟运营商在定价方面,或整个业务服务方面,被三大基础运营商卡住了脖子。

或许正因如此,《证券日报》记者在与多家虚拟运营商交流后发现,多数虚拟运营商并没有打算从通信业务中直接获得利润,而是借助虚拟运营商业务获得忠实用户,并推出相应的增值服务,完善发展其原来的业务。

京东通信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直言,号卡的销售并不是京东通信的立意点,京东通信的目标是为京东用户提供更好的特权服务,让用户获得更好的购物生活体验。在产品设计上也尽量弱化了通信服务理念,资费统一化、去套餐化以及211免费通信计划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