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仅600辆电动汽车上牌 充电难成重要原因
图为电动汽车正在使用充电桩充电。
赵冰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治理大气污染,发展新能源车是重要手段之一。尽管多方扶持,但实际购车上牌的电动汽车用户却为少数,究其原因则是充电难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
28日,北京市科委针对政协委员提案进行了汇报,展示出北京市未来破解电动车充电难的主要路径。
作为全市摇号购买新能源汽车“第一人”,北京市民王铁铮仅用5天时间,就在小区内安装好了充电桩。供电公司审批、物业公司支持、邻居同意“借道”,一切很顺利。但另一位车主却没有如此幸运,由于住在老旧小区,没有固定停车位,物业也担心供电设备承受不起充电桩的负荷,迟迟不松口。私有充电桩没了着落,电动车只能四处“蹭电”,十分不便。
而这位车主的经历,正在众多新能源汽车购买者的身上频繁发生着。
能查到的公共充电站仅有4处,充电难制约新能源车推广
作为第一批“十城千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北京市目前已有3000多辆新能源汽车在公交、环卫、出租及公务用车等领域使用。《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出,2017年底,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应用规模力争达到20万辆。
今年,北京市实施电动汽车单独配置、摇号,至今已进行三次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指标配置,共配置指标9382个,其中单位指标4530个、个人指标4852个。但是,截至6月,已上牌的电动汽车仅600辆。
原因何在?充电难是重要原因。
目前,在北京市智能充换电网络管理服务平台上,能查询到的可供私人预约的公共纯电动车充电站仅有4处,但这4处充电站都“养在深宅大院”,个人充电很不方便。
另一种充电方式是到电动车4S店,但记者查询发现,绝大多数电动车4S店都位于四环以外。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充电网络的建设需要大量土地,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实施难度可想而知。
那么,在家自建充电桩呢?目前看,也不容易。如果不是独门独院,在小区内建充电桩,必须要有自己的固定停车位,同时获得物业单位的批准。“但是,物业单位往往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予支持。”一位车主说。
对电动车的“里程焦虑”和充电难问题,既制约了已有指标者上牌,也降低了申请新能源小客车者的热情。交管部门介绍,最近的一次指标配置,申请新能源汽车的人数仅有1520人,低于指标配额,无需摇号,而同期的普通小客车指标申请人数已达218万。
“没站就没车”,政府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充电设施
电动汽车的充电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北京市政协委员任学良认为,只有尽快解决充电难题,才能“给电动汽车发展插上翅膀”。他的这一提案,被北京市政协列为今年的检查督促重点提案。
任学良委员说,若想放心驾驶电动车在市区穿行,必须要在现有电池技术能够达到的巡航里程范围内,设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充电网络系统。以目前的技术来看,电动汽车整车生产没有太大问题,充换电站的不足使北京电动汽车产业进入了“没站就没车”的非良性循环。
他说,公交部门就是长期苦于缺乏新空间建设充换电站,导致2010年以来电动车示范线路一直没有扩展,运营车辆也没有增加。
对此,他建议,一方面要允许全社会各种经济主体参与这项服务的竞争,使老百姓能享受优质的充电服务;同时与电动车技术方建立沟通平台,在充电接口等技术方面力求实行通用模式。另一方面应充分调动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石油企业的积极性,利用其现在较大型的加油、加气站改建成加油充电综合服务站,并利用其遍布城乡的网络优势,逐步增加加油充电综合服务站的数量。
任学良认为,必须打破独家垄断经营充电服务的局面。而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发布的《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也提出,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充电设施建设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