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马玉龙雪山
03.09.2014 18:28
本文来源: 法院
远处崔嵬的玉龙雪山,虽是盛夏,山顶仍是白雪覆盖,这座北半球最南端的雪山便是今天的目标了。上玉龙雪山通常的办法是组团乘大索道上去,散客需要拼团。我们是临时决定去的,拼不上团了,由于第二天就要走,于是采纳了当地白族司机的建议:骑马上玉龙雪山。
山脚下的村庄里有出租马匹的村民,通常是村民自家的马儿,由马主人牵着,负责马儿的行进和游客的安全。队伍在山脚下的草场集结,整装成队列前进,领头的是一匹黑色老马,一路停停走走都要看它的主人指挥,其他马儿皆唯其马首是瞻。我胯下的大红马是当中最年轻高大的马驹,主人很健谈。由此我知道这便是有名的中国滇马了,滇马在历史上是茶马古道最重要的运输工具,特征就是稳健耐力长,适合山路险路。明清时期,《南中杂志》载:“滇中之马,质小而蹄健,上高山,履危径,虽数十里而不知喘汗,以生长山谷也。”由此可见,滇马与大宛马可谓各有千秋,都是良马。我轻抚着大红马的头,仰头只见层峦叠嶂间雪白的山峰尚在最高最远最里层,马儿,全靠你了!它眨着眼,甩着尾巴,鼻孔里发出“噗嗤”的声响。
队伍终于开拔,朝着巍峨高耸的雪山前进,远处的白色山峰直插云天,一路上尽是些从未见过的奇花异草,粉蓝紫白在绿色草场间显得缤纷多彩,松木上长着紫黑色的大松果,也不知道能否食用。马主人说,这些只是寻常的花草树木罢了,每年山上还会产虫草、雪莲哩!我的红马驹年轻生性好奇,总是东瞅瞅西看看,看见马道边长有苜蓿草就要停下来嚼嘴。不像领头的老黑马,心无旁骛地低头前行,显得慢悠悠却又耐力绵长。山坡陡而险,坐在马上往下看,来路基本都呈70度以上的坡,初时还怕马儿一旦失蹄摔下来,恐怕得一路滚到山脚下了。后来发现马儿走得非常稳,回头看着一个胖子骑着一匹马尚且走得很是妥当,也就放心了,马主人说不要当心这些马儿,负重100千克也没有问题。不愧是名马!除了几处陡坡要下来攀爬,基本都是在马背上的,当然偶尔也下马走走或歇歇,养养马力。只是发现胖子骑的马儿好像多歇了几次,可怜的马儿!
骑了5个多小时,终于到达海拔最高的草场,马儿是上不去了,抬头远看巨大的白色山峰就在眼前,于是和我的两个同伴、还有一对德国情侣舍马就步,开始朝着山峰前进,出发前被告知必须在下午5点之前赶回草场骑马下山。怀着对雪的憧憬,我们只带背包和相机就出发了。俗话说“望山跑死马”,果然不虚!眼前这座白色的山峰始终在眼前,却怎么也走不到,而且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雪峰,空气稀薄,每向前推进20米左右就要停下休息,大口喘气。山高云聚,风雨兴焉!虽然正值午后,才到峰坡便已是天昏地暗、云气狂卷,烟笼雾罩,沾衣欲湿!脚下踩到的白色却不是雪的感觉,抓起一把细看,原来是白色砂砾,根本不是雪。是历经数十万载的岁月,饱受风侵雪蚀,从坚硬的山峰磐石上层层剥落、铺垫成海的白沙,从远处看竟也皑皑如雪了。
终于,成功登顶一座小山峰。站在上面,下悬万丈、绝壁临风,抬眼望处,雾蒙蒙的深处还有更高的山峰。正在犹豫要不要继续前进寻找雪峰时,浓雾之中传来人声呼唤,我们十分高兴,冲着声音传来的方向一阵乱喊。通过对话我们知道,他们是两个步行上山到雪峰去的驴友,原来骑马走的这条线路是到不了雪峰的,若要到雪线,从这里要穿越4个多小时。我们5人举行了小组表决,鉴于没带任何补给和设备,只有德国人带了两瓶氧气,一致表示为了安全放弃推进。
《游褒禅山记》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褒禅山即华山。我也曾立志登顶华山之巅、观云海茫茫、迎日出东方,但最后竭尽全力只能到达最低的北峰。毅力、体力、目标是成功登顶的关键,但这又何尝不是人生成功的关键品质?骑马上玉龙雪山,虽然没有看到盛夏雪峰的绝景,但却别有一番感受:在经济社会,当名山大川、穷途天险都被架设缆车如履平地时,当你坐在舒适的缆车里得意洋洋地俯视高峰雪原、惊湍飞瀑时,你无法领略造物的鬼斧神工与桀骜不驯,能感受到的也只是商业气息。不是去征服,而在于体验;不是去膜拜,而在于成长。王石两次登顶珠峰,三浦雄一80岁第三次登顶珠峰,想必所求者,是用双脚丈量彼方世界、用极限挑战自己器量!而不知者以为:悠悠之心何求?
记其游,抒其志焉! 责任编辑:曾还彪
本文来源: 法院
03.09.2014 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