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貌”秀 内在美 走进美丽乡村沙县夏茂镇俞邦村

02.10.2015  15:54

  俞邦村是沙县夏茂镇北部的一个古老村落,它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680年。如今的俞邦村兼具着历史文化名村、革命老区村、绿色生态村、沙县小吃第一村和旅游特色村称号,是一座名副其实内外兼修的美丽乡村。

   合理规划打造“清秀外貌”

  9月10日,记者来到俞邦村一睹它那内外兼修的“美丽容颜”。俞邦属丘陵地形,村北为田地,村南为山林,龙凤溪穿村而过,溪水清澈见底。一幢幢漂亮别致的民房掩映在绿树丛中,一条条平坦洁净的小路环绕着田野、穿越村庄;农家小院里花开四季,庭前小桥流水,鱼鸭争游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映入眼帘。上千年来,村民秉承祖训,重视生态环保,森林资源保护良好,在村里可以见到10棵百年古樟树,这些古樟树共同见证了俞邦村的美丽蜕变。

  沙县夏茂镇党委书记邹阿松介绍,2013年10月,沙县作为省级“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全面拉开美丽乡村建设序幕。按照“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总体目标,委托广东中誉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进行方案设计,打造“生态休闲型”的美丽乡村模式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产业。

  俞邦村合理利用地形,结合民俗民风,体现自然生态,结合俞邦现有的村庄特色和自然景观,对建筑物立面、屋面、公园以及主干道两侧进行改造,整治疏通河道,布置群众休闲、健身、文化等设施,进行绿化、美化、亮化,发展生态观光产业。漫步俞邦村,村后山森林公园的登山步道、鱼塘改造的休闲钓鱼台、村民筹资修复的古廊桥等,移步皆是美景。到了俞邦,可以游廊桥、拜尚书,深呼吸、看樟树,酌清泉、品小吃,吃牛宴、喝冬酒,体验独具特色乡村旅游。

   悠久历史文化涵养内在美

  在俞邦村的俞氏宗祠里,记载着俞邦村的悠久历史。村民都姓俞,系唐大臣俞文俊后裔,由八代祖征闽大将军俞朝凤余唐末五代年间随王潮、王审知渡江征闽。寓居汀州南门。北宋时,俞朝凤的后裔从汀州移

  局沙县俞邦村。古时出过“一门祖孙三进士,六代一将军一尚书一府尹”,为此苏东坡先生赞曰,“盖世英杰,有其兄无其弟,有其父无其子,末若君世世相承也。”

  俞邦被誉为小吃第一村,名号由何而来?在村里的小吃文化展览馆中记者找到了答案。展览馆展示了古早时期,沙县人民制作沙县小吃所使用的器具,进入展览馆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摊贩挑着担子叫卖小吃的年代。邹阿松介绍,俞邦小吃源远流长,有“汉族饮食文化的活化石”与“著名客家小吃”之称。俞邦村人率先走出山门,打造“沙县小吃”品牌,进而打入全国市场。

  回溯战争年代,俞邦还是一块革命热土,红色村庄。村民为红军、游击队送粮送水等基本生活物资,做好军队后勤工作,部分村民还自觉参加作战,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不朽贡献。村民世世代代都将敢打敢拼的精神保留至今,成为俞邦村一道亮丽的精神风景线。

   民主体制孕育美丽乡村

  “俞邦村两委非常重视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坚持进村入户访民情解民忧,零距离服务群众。”邹阿松说道。通过采取村民代表大会、村小组会议以及入户访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并同步进行分类整理。征求涉及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安全饮水、道路交通、发展生产、环境整治等方面意见建议。

  对于能解决的问题,俞邦村两委马上就办,第一时间将办理结果向村民反馈。有村民反映,主村后山植被茂盛,能否修建登山步道,为留守童叟建健身场所。村两委立即行动,投资34万元,仅两个月就建成休闲登山步道1086米,为村民登山休闲提供便利。省道改线,村民们期望对村口原古桥进行提升改造。为此,村两委先后10余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小组会,还专程带领村民到南平顺昌元坑古镇参观考察。村两委即知即改的态度收获的是村民的信任与支持,除争取资金外,村民们还自筹资金80万元左右修建廊桥。如今,一座明清艺术风格的龙凤桥成为俞邦村口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