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走出去” 国企改革将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在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国企改革被赋予了改善当前经济发展环境、推动中国企业顺利“走出去”的一步关键大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出台,将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增强国际竞争力起到怎样的促进作用?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副部长陈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指导意见》必将使国企释放更大的发展活力,并通过多方面共同作用,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指导意见》质量很好、很有新意、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完全符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据陈健介绍,从目前的情况看,国际舆论对这份《指导意见》反应非常积极和正面,认为在全球范围内,这都是一份称得上是“从未有过”的改造国有企业的切合实际的方案。“他们同时认为,中国国企改革方案也将给世界带来很大的商机。虽然对于某些具体措施,国际上也存在各种版本的解读,但这并不妨碍《指导意见》本身的作用。”
那么,又该如何看待《指导意见》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影响?在陈健看来,中国企业“走出去”主要靠市场运作、政府导向。在此过程中,国企是“走出去”的主力军,而对国企进行改革,势必将使企业更具活力,并提高其竞争力。“现在我们已经不难看出,中国国企在国际市场上常有不俗的表现,在未来,我们的表现还会更好。当然,这就取决于国企方方面面改革措施的落实,比如说:改革后的国企、民企可以相互参股,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明晰产权,产权实现了多元化,企业的经营责任也就更明确了,同时,企业的经营也就更加自主,国资委的监管也将更加到位。另外,改革后的国企将更加重视干部员工队伍的建设,因此企业队伍素质还会继续提高。结合这几点,改革后的国企,其竞争力势必加强,加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在一种稳定的发展态势上,这也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更为积极的影响。”陈健这样表示。
针对市场上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陈健表示,比之过去,我国现在的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这距离理想局面还有差距,贸易投资便利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存在的问题屡屡被提及,源于中国企业没有经历过竞争这一历史发展阶段,因此它们需要通过竞争来完善自己,而市场经济的动力所在就是竞争,且竞争本身只有正当与不正当,没有良性和恶性之分,因此,要保护正当竞争。我们看到,通过竞争,中国企业实现了优胜劣汰、做大做强。下一步,要通过不断完善服务和保障体系,以及国有企业自身的改革,来实现更好地发展。”陈健称。(人民政协报 崔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