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立医院副主任医师贾江波:手把手指导帮扶宁夏彭阳县医院
“讲述闽宁模式20周年的故事”策划报道之五
贾江波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邹家骅摄
贾江波(左一)工作照。 邹家骅摄
贾江波(前排中)和彭阳县当地的医务工作者。贾江波提供。
贾江波(中)和彭阳县当地的医务工作者。贾江波提供。
“那里有很多记忆,今年夏天,我还要再到那片黄土地看一看,看看我的老朋友们!”贾江波是福建省立医院医务部副主任、超声科副主任医师,也是福建省首批进入宁夏进行医疗帮扶的医务工作者。回忆5年前的帮扶经历,这位即将退休的医务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时光飞转至2010年春天,宁夏固原还未从春寒的冰冷中复苏过来。作为福建支援宁夏的第一支志愿医疗工作队队员,贾江波和福建的其他三名医务工作者来到了彭阳县。“当时的彭阳县还没通高速公路,20多万人口只有一个规模相对较大的县医院。”贾江波对人民网记者说,虽然来宁夏之前,自己已经搜集了相关的资料,但彭阳县的医疗整体水平还是让他有些意外。
到了彭阳县人民医院后,贾江波一行做了三件事情:技术引进、教学指导和规范诊疗操作。“当时整个县医院只有一个技术较为成熟的超声医生,每天却要应对七八十号病患,我们对超声医生和先进技术的需求特别强烈。”彭阳县人民医院办公室主任姜海山在电话里告诉人民网记者,贾江波一行让当地的医务人员格外欣喜。
“就说心脏扇扫吧,通过超声波检查,可以发现心脏功能方面的疾病以及心脏器质性病变等,对疾病的预防和确诊很有帮助。”姜海山说,由于设备和技术问题,2010年以前,彭阳县医院无法实施这项检查,一旦在常规检查中发现对方有恙,只得建议他们转入市级医院进行确诊,“当时从彭阳县到固原市只有一条破旧的柏油路,因为这项小检查,老百姓去市里来回得颠簸3小时,太折腾了!”
姜海山口中的帮扶例子,在贾江波一行人身上还有很多。“我记得当年有个中年妇女到县医院做常规体检,我们在检查时发现其有乳房肿块。如果按照之前的诊疗习惯,医生通常将这一情况告知病人后就结束了,但这是不规范的。”姜海山建议医生对病患腋窝再进行进一步细查,最后诊断为是血管瘤,“其实这些并不是什么高难度技术,只是在平时诊疗过程中更细心些,更规范些。”
对于贾江波等福建医务人员手把手的指导帮扶,姜海山十分感动。“贾主任生活中特别随和友善,很快就和我们当地人打成一片。工作上却严谨专注,对于一些疑难杂症什么的,给予我们很多技术指导,到现在我们还一直保持联系呢!”
“我只是我们医疗小队中的一员。”贾江波语气谦和,“2010年和我一起赴宁夏帮扶的医生中,有的因为高原反应产生严重耳鸣,直到回闽一个月后才逐渐好转;有的因工作疏于照顾自己的身体,不幸因病去世。虽然我年纪最大,但和他们比,不算什么。”
贾江波说,他还想再去看看那片黄土地,“2014年我随同行们又去了一次宁夏,看到彭阳县通了高速公路,盖起了新的住院大楼,搬了新医院。今年那里又有哪些变化呢?我还想去看看。”(人民网福州6月24日 记者 黄丹妮 蒋巍念 邹家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