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应对春运之困?

29.01.2016  10:25

  轰轰烈烈的春运再度拉开帷幕。一则“福建成最困难春运出行大省”的报道广为传播。据某机构大数据分析,春运期间站票率最高的20条线路中,福建独占7条。一时间,这个论断为吐槽者增添新料,板子自然又打在了铁路系统身上。

  先不论以站票率来界定出行困难程度是否严谨,仅看样本来源,该结论推算是建立在某浏览器上购票的数据,并未囊括通过线下窗口、移动端、其他浏览器等渠道购票的群体。这样的样本显然不具代表性。更加权威的官方数据也给予了反驳。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回应称,目前售出的站票仅600多万张,与该浏览器推算的5000多万张相去甚远。可见,福建是否为出行最困难省份,还有待商榷。

  当然,春运困境确实是事实,即便是交通运输能力大幅提升,回家难的趋势也未得到有效扭转,乘客的乘车体验也有待优化。近年来,在春运压力的倒逼下,铁路已经在运能提升、车次调度、服务提升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即便如此,乡土情结驱动的回家潮与有限的运力,依旧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要知道,运力是不可能提高到与春运需求一致的,否则,平时将有大量资源被闲置与浪费。因此,居高不下的站票率还将长期存在。

  缓解春运之困,需跳出交通看春运。

  农民工是参与春运的最主要群体。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他们离开故土的主要动力。因此,劳动力才大量从乡村到城市、从中西部向东部转移。但中国现阶段的城镇化数字虽然挺好看,其中的泡沫也不少。农民工在城市谋生,为城市发展贡献良多,他们并未真正成为城市人。

  由于户籍障碍的存在,他们难以享受到同样的医疗、教育、养老等福利,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无法获得身份认同。对于城市而言,他们只是行色匆匆的过客。乡村虽然不再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发展机会,但那儿才是他们的家。所以,在春节这样团圆的节日里,回家成为他们必然的选择。纵然遥远艰辛,一路上风霜苦楚,他们依然义无反顾,上演一出又一出“人在囧途”的故事。

  春运之困不仅仅是公共交通治理的问题,还涉及区域发展、城镇化、户籍制度等一系列社会沉疴宿疾。交通运输能力是一定要跟上的,线路科学规划是要加强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考虑如何实现人的城镇化,而非赶着农民上楼;如何推动就地城镇化,而非少数城市的过度发展;如何促成区域间协同发展,而非顾此失彼的发展。当农民可以真正以城市为家,当他们可以在家乡生存发展而无须远离故土,大规模的人口转移便会大量减少。春运之困也就大为缓解。否则,谈哪个省份出行最困难,并无意义。

  相比漫漫回家路,这是更加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当下我们要做的是给每一个回家的人以心灵慰藉与人文关怀。当公众质疑白纸黑字规定15元盒饭不断供却被藏着卖的时候,当农民工一票难求黄牛党却依然招摇的时候,当回家的人遇到困难却求助无门时,运营者应该反思,且不断提升服务水准。

  (福建日报  张辉)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