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建设要以家庭教育为“媒”

29.08.2016  11:08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然而伴随着经济、社会改革的加速,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我们却要开始为越发凸显的“诚信”问题埋单。诚信问题不仅增加了商人的机会成本,人际交往的社会成本,诚信的缺失还引发了社会道德沦丧,挑起了众多的社会矛盾。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些言论:德国人刻板、英国人绅士、中国人“聪明”。中国人的确是“聪明”,只是这样的“聪明”总是让人感觉到“别扭”。不讲诚信的“小聪明”虽然能够一时得利,却终究是得不偿失。

  虽然我没有去到国外,但我相信外国人的私利之心并不见得就比国人少。事实上诚信不仅不会损害私利,相反,讲求诚信,才能够让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得以互惠共利。一些国家、民族之所以能够恪守诚信,原因多半在于制度化的约束,或是可以归结为“诚信教育成功”。

  笔者看来,诚信缺失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偏差有着莫大关联。家庭教育的有无,或者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价值观树成。

  “留守儿童”众多是当下中国农村一个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一些青年父母,迫于生计,或是想要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将儿女交由家中的老人看管。而隔代教育的两大弊端就在于“溺宠”和“教育缺失”,当下“溺宠”成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教育缺失”则源于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老年人接收信息的能力下降,造成代代之间形成一道不可逾越的“信息鸿沟”。多数家里的老人既难以在课本知识上给与孩子指导,又不能在教育理念上快速更新。长此以往,“留守儿童”所能接受到的家庭教育不仅少得可怜,甚至于可能是畸形错误的。

  自古以来,家庭教育就在孩子的系统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时至今日,我们所提倡的教育理念也同样把家庭教育摆在了核心位置,尤其在对孩子性格以及价值观的塑造上,家庭教育是绝不能缺席的。诚信教育于家庭而言,既是传承也是自省,受教的不只有孩子,也包括父母。

  家庭教育不同于课堂教育,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应当更多的是示范引导,以身作则。在对于孩子的诚信教育中,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言行举止胜过一切诚信理论和宣传标语。诚信建设必须充分依托家庭教育,以父母的诚信行为为孩子做好诚信榜样。

  对于当下的市场经济而言,诚信的缺失不仅仅会造成食品安全等各类安全事故,造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猜忌和破裂。诚信的缺失还会撼动整个价值体系稳固的地位,为社会制造出难以磨平的矛盾。在诚信建设这个课题上,善于以家庭教育为“”,形成社会、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教育合力,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浦城县委文明办书瞳)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