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约起来”留下来促进社会文明
“咱们约个什么时间呢?”疫情期间,原本只在特定场合下出现的“预约”,强势占领了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买口罩要预约、下馆子要预约、理发要预约、扫墓要预约、连赏个樱花也要预约……(3月25日《扬子晚报》)
“预约”是非常时期的不得已而为之,但“约”声响起来,并形成了机制,这却值得保留下来。
以往,无论是社会个体,还是服务部门、机构,因为没有“预约”意识,也没什么根本可以遵循,由此衍生的被动局面,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以旅游为例,到景区旅游,因为没有预约,游客蜂拥而至,导致景区人山人海,看风景变成了看人头不说,游客还饱受排队买票、排队吃饭、排队等车等各种排队之苦,而景区也因为游客暴涨,在管理上显得力不从心,导致服务质量直接下降。
再以到一些服务窗口办事为例,还是因为一些人缺乏计划性,常常导致大厅里挤满了办事的人,着急的不着急的都凑在一起,结果急的急得哭笑不得,甚至不急的也在在排队太久之后,跟着干着急起来。
现在,因为有了“预约”,到景区旅游不再是人看人,而真正可以把风景入眼入心;到一些服务窗口办事,也不用站到望不到头的“长龙”上;到餐馆去吃饭,也不至于还在吃背后就站着人,或者在包间里等了半天菜却上不上来……
两相比较,岂能把“预约”当成只是非常时期的不得已而为之,我们日常生活中何尝不需要“约起来”?
当下,是互联网发展迅猛时代,而且,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种社交平台,更是让地球成了一个村,同时也为“约起来”提供了相当的便利条件。
此时,让“约起来”留下来,可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作为社会个体,只要我们每个人增强计划意识,凡事多考虑往前走一步,或者考虑往后退一步,培养起沟通和利用信息的习惯,则可以让“约起来”成习惯成自然。
作为服务部门、机构,也只需要把疫情期间一些成熟的做法保留下来,或者把一些不太成熟的做法加以完善,一方面优化内部机制,另一方面加强与服务对象沟通交流。
我们相信,在大家慢慢尝到甜头之后,“约起来”不仅会更加“响起来”,还会经久不息,留下来成为促进社会文明秩序的“助推器”。(惠安县文明办 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