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涉农资金真正姓“农”
今年初以来,福建省屏南县纪委通过核实线索、调阅账册、回访农户等形式对涉农资金进行专项督查。截至目前,全县共巡察各类专项资金349笔12666.94万元,发现问题线索13条,已核查问题线索10条,立案6件6人,审结4件4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人,免予党纪处分2人,移送司法机关2人。(11月7日《福建日报》)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各项惠农政策的不断深入,对民生领域投入的不断加大,相关涉农项目资金也不断增多。这不仅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支撑,为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创造了条件,让老百姓受益、得实惠,而且也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
然而,基层干部中一些腐败分子经不起诱惑,也盯上了这一块资金,打起了“歪主意”。他们通过非法截留、挪用、套取、贪污等方式,侵占涉农资金;或采取“暗做手脚”、雁过拔毛、索要“好处费”、吃“回扣”等办法,谋取私利。惠民的涉农资金“最后一公里”因此而阻塞不畅,有的涉农资金因此而流失沦为一些腐败分子嘴上的“肥肉”,在社会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涉农资金之所以被不法分子惦记着,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农资金往往涉及到财政、扶贫、林业、农业等部门或单位,这些部门互不隶属,信息不通,难以相互监督,还有在涉农资金的支付、管理上存在的漏洞,以及违法成本低,让不少人“铤而走险”。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监管措施不够到位,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由此可见,要想打通涉农资金惠民的惠民“最后一公里”,让涉农资金真正姓“农”,确保每一分涉农资金都真正用在农村、用到农民身上,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要建章立制,从机制上堵住漏洞,使各项涉农资金做到管理有序,发放有据,安全规范运行;相关部门要互通信息,并将涉农资金的发放及时给予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纪检、检察、审计、公安等部门要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加大对涉农资金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让那些不法分子付出应有的代价。 (漳平市委文明办 陈开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