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之树”在山里生根

27.09.2021  21:02

依山傍河,水清山绿,人文荟萃,土沃民乐,这里是将乐县南口镇。作为将乐县人民法院唯一一个派出法庭——南口法庭就“落户”在这里,他们处在司法服务最前沿,穿梭游走于田间村落、山水之间;他们以法为据,融情于理,用脚步丈量民意,以真情熨帖民心;他们让“法治之树”在山里生了根、发了芽,开出了漂亮的花。

多年来,将乐县人民法院南口法庭围绕发展大局,以主动创稳为主线,因地制宜,发挥多元调解机制,完善多元解纷与诉源治理、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延伸职能助力生态保护……在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中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充分发挥派出法庭在诉源治理、矛盾化解、区域治理、平安建设中的大作用。

多元调解——强化溯源治理有创新

你们这个调解方式真好,我们之间的矛盾半年多了都谈不拢,今天通过你们的调解,在自己家门口两个小时就把事情解决了,太感谢了!”近日,南口镇井陇村村民杨某辉激动地说道。

原来,原告杨某辉与被告杨某荣系堂兄弟,比邻而居。杨某辉因为杨某荣家浴室水管安装不当,渗水致使卧室墙体霉裂,多次协商无果诉至南口法庭要求赔偿损失。

这个纠纷之所以能顺利快速调成,是因为我们邀请了一位特殊的特邀调解员——80岁的杨大爷,他是井陇村德高望重的长辈,村民都很尊重他,有他帮助调解,事半功倍!”李全华法官道出了调解的“秘诀”。自2005年到南口法庭工作以来,李全华扎根基层16年,以庭为家,以百姓为友,对南口辖区各村情况了如指掌。在李全华的组织下,杨大爷和双方当事人的部分亲友围坐一桌,一边喝擂茶一边促调解。在亲友们你一句我一句的劝说下,原、被告双方最终在浓浓的茶香、和谐的氛围中握手言和。

这个看似普通的调解场景却展现了南口法庭探索多年形成的调解“组合拳”。近年来,在止纷息争的过程中,南口法庭干警经过探索和总结,将宗亲文化、家风家训、民俗习惯等融入调解工作中,创新形成了“因案而异引导调、因人而异多样调、因型而异全力调”的组合调解举措,大大提升了案件调解率,达到化解矛盾纠纷的目的,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三年来,该庭共审结案件843件,其中通过调解结案618件,调解(撤诉)率高达73.3%。

协同发力——守护一方平安很用心

近年来,基层社会治理手段不断创新、遍地开花,南口法庭顺势而谋,积极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实现法庭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精准对接、有效联动。

一方面,南口法庭依托“1+N”矛盾纠纷联动调处中心,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联动,通过定期召开综治例会、分析个案,在安全排查、纠纷化解、综治维稳等方面形成联防联动机制。另一方面,在县政法委牵头下,南口法庭主动与各行政村委会联手,建立重点对象定期排查制度,不定期联合开展突击排查行动,排查重点案件当事人、上访信访人员、乡匪村霸等,有效防范“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

今年以来,我们接到征地补偿款纠纷、土地承包纠纷等案件有16件。由于土地涉及到农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激化更大的社会矛盾。”南口法庭庭长全锋表示。

为有效防范矛盾纠纷激化,南口法庭在辖区牵头推行ADP机制,在各行政村委会开办“解纷门诊”,聘请村委会主任担任联络员。法庭干警定期与政府政法委员、司法所工作人员等入村“会诊”,针对土地征收、房屋改造、邻里家事等群体纷争易发风险点,提前介入、分析研判,排除隐患,充分延伸审判职能维护辖区安定稳定。

延伸职能——修复受损生态很给力

2010年,郑某在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携带柴刀,在自己承包的林地砍伐杉木28株,立木材积为3.4997立方米。后郑某又越界采伐紧邻自己承包林地的国有林木56株6.994立方米。

司法不手软,环保才有力。案发后,郑某被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五个月,并责令补种树苗103株,补种的树苗必须全部存活,并要管护两年。

复绿补种不仅美化了家园,也充分发挥了以案释法的作用,达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警示辖区老百姓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绿水青山。”全锋表示。

近年来,南口法庭积极践行“两山”理念,主动融入辖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审判庭联手在四镇两乡和一个自然管理区设立生态司法保护苑、法官在线工作室、法官巡回法庭、生态修复成长林等司法服务项目。同时,围绕“乡村振兴”、“绿色经济”等主题,积极探索生态修复新模式,建立“生态司法+河长制”“生态司法+林长制”“生态司法+碳汇”“生态司法+文旅康养”等工作机制,司法助力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山水向美,法治护航。生根基层的南口法庭正践行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的宗旨,不断发挥着小法庭在基层的大作用。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罗晓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