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择校费”“借读费”成为历史
建阳城区7所小学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校际之间差异不大。
从中考录取省级重点中学建阳一中的数据来看,城区2所初中建阳第一初中和建阳二中,录取率分别为34.66%和32.04%,相差不大,而11所农村初中录取率均在20%左右。
“教育均衡,让‘择校费’‘借读费’这两个词在建阳成为历史,现在市民都喜欢让自己的孩子就近入学。”建阳市教育局督导室主任刘天成说。
入学,不用看户口
近日,建阳师范附小一座教工宿舍楼已被拆除,工人们在清场,校长徐金增与规划人员现场沟通协商。
“拆除教工宿舍楼,建一座5层的综合教学楼,可增加12个班级,学校班级数将由现在的24个增至36个,扩容项目总投资1500多万元,明年9月就可投入使用。”徐金增告诉记者。
近年来,随着建阳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南平市武夷新区建设,
建阳城区的学生数量激增。据统计,城区小学的学生里,约三分之一为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村进城打工人员子女。能够做到不看户口,保证每一个居住在城市的孩子顺利入学,是建阳市近年来大力扩容学位所取得的成果。
完成考亭中学撤并及学生整体分流工作;城区的曼山小学、曼山幼儿园、水东小学幼儿园投入使用;做强郊区考亭、赤岸村级完全小学,学校布局进一步得到优化;先后完成建师附小、桥南小学、实验小学、第一初级中学扩容学位工程建设……
近三年来,建阳市共完成教育建设项目27个,总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总投资8118万元。建阳市教育投入持续增长,从2010年的2.2亿元,增至2013年的3.8亿元。今年暑期,建阳市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民办学校课桌椅修缮添置、教室装修改扩建、活动场地硬化、多媒体教室建设、图书仪器配备、学生食宿条件改善等,通过硬件升级,今年秋季开学,城区小学增加了300个学位。
老师“转”起来
麻沙中心小学的“90后”女教师刘娜,这个学期回到镇里教学。一年前,刚从福师大毕业的她被派往麻沙镇界首村小学。
麻沙镇共有23个村,所以有23个教学点。三年来,麻沙中心小学每年派10名教师到村教学点任教1年,强化村里的师资力量。
此外,每个村教学点,都配备了3套多媒体设备。某个教学点如音乐老师薄弱,可从麻沙中心小学拷贝课件,拿回村里播放。
“在麻沙镇,无论多小的教学点,都严格执行‘省颁课程计划’,远程教育系统可保证开足每一堂课,不比城区小学少。”麻沙中心小学校长柯尉胜说,“老师们都是照着电视里的课件来讲课,孩子们在哪里上学都一样。”
近三年,建阳市教师交流700多人次,平均每年交流人次达全体教师人数的11%。城乡交流,让教师们有了更多的思考。
今年9月,建阳外国语学校中学高级教师许国华被交流到麻沙中学任教。“乡镇中学教师普遍单干,没有教研集体备课意识,相互交流沟通少,大家的长处不能共享,不利于整体质量提高。”许国华表示,自己准备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把城里良好教学氛围带给他们。
而刚从水吉中心小学“进城”到西门小学任教的陈萍妹老师说,城里锻炼机会多,教研氛围好,大家争先创优意识强,赛课、论文机会多,有助于自己成长。 此外,近三年,建阳市新招录教师184名,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农村教师老龄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让学生发挥特长
几乎每个周日的下午,都会有数百名小学生欢欢喜喜来到麻沙中心小学。他们有的穿着舞蹈服,有的背着小电子琴,有的拎着画板……
2012年,麻沙中心小学成为建阳市第一所“乡村少年宫学校”。从此,每逢周二、周四、周日下午,麻沙中心小学就成了小小
艺术家的海洋。
麻沙中心小学开设32个艺术班,培训拉丁舞、刺绣、钢琴等22个艺术项目,全校99%的学生都有参与。早在2005年,该校就把剪纸艺术作为特色教学,渐渐办出了自己的特色。
“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长”,是建阳教育界努力的方向。
建阳一中,在学科奥赛、科技创新大赛屡获殊荣;建阳二中,因“艺术教育特色发展”办学思路被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确定为“全国特色教育实验校”;实验小学,铜管乐队、书法、摄影、舞蹈等艺术教育成效明显;漳墩民族中学,先后荣获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奥林匹克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此外,还有莒口中心小学的体育教育、水东小学的“双语”教学、小湖中心小学的经典诵读、童游中心小学的“阅读发展银行”、水吉中心小学的“陶艺特色”…… 深化教育改革,使建阳的均衡教育进入高级阶段,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学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