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文化产业“突围之战”-图

19.06.2014  14:39

                         

已成功举办九届的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成为两岸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



  在第九届艺博会上,仙游古典工艺家具精品吸引观众眼球。



  省工艺大师郑春辉的大型木雕作品《清明上河图》,被誉为“世界最长的木雕”。

   核心提示: 莆田市文化底蕴深厚,史上有“文献名邦”之誉,新时期的文化产业发展也亮点纷呈。2013年,莆田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8.4%,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一。古典工艺家具、金银珠宝、油画等品牌越擦越亮,文化产业已成为莆田的一张耀眼名片。

  不过,在耀眼的繁华背后,莆田文化产业的短板也不容忽视——产业总量不够大,集聚性不够强,过于依靠工艺美术,核心文创内容偏少,等等。如何补上短板,培育升级版的文化产业?今年初以来,莆田发起了一场以大师转型、园区崛起、文化创意为核心内容的文化产业“突围之战”。

   大师转型变身产业先锋

  一个月前,第五次参加深圳文博会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郑春辉,签下了一份5.5亿元的投资合同。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一笔投资计划,目标是打造一座占地20亩的木雕艺术馆。在他的设想里,这是一座以艺术馆为龙头,集木雕艺术展览、文化传播、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观光园。

  郑春辉潜心木雕创作几十年,精品颇多。功成名就之后,他想为木雕产业做更多事。去年11月,他用一棵千年古樟创作的木雕精品《清明上河图》成功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正是《清明上河图》的成功,让他萌生了建立艺术馆、打造观光园的念头。不过,他更看重的是此举的社会价值。6月9日,康辉旅行社组织了100多人前来踩线。“最多时一天来了几百人。”郑春辉说,他对观光园的未来充满信心。

  从自我创作的木雕工作室到传播文化的木雕观光园,郑春辉的转型是莆田市工艺美术大师群体引领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

  莆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改办主任王金煌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工艺美术产业从家庭小作坊向企业、工厂转型时,就是一批理念超前的大师在引导、推动;现在全市文化产业的突围,同样要发挥这些大师的引领作用,他们的背后是工作室、加工厂、企业集团,他们是突围的先锋。

  林剑平是油画行业的先锋人物。他早年在厦门学习油画、在深圳经营油画,后来回家乡创办欧雅艺术品公司。2012年,当选莆田市油画艺术产业协会新一届会长后,他转型为全市油画产业的设计者,致力于推动莆田国际油画城项目落地。

  如今,依靠新南小区一楼店面建起的油画城,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油画基地。目前,协会又着手策划油画城二期项目。林剑平说,项目投资5亿至8亿元,规划1000个店面,力争5年内打造成以油画创作、展览、销售为主,兼顾旅游观光、文化传播等功能的国际油画艺术中心。

  签约刘晓庆做代言人,赞助世博会、大运会……在主营批发业务、品牌观念不深的莆田金银珠宝行业里,华昌珠宝率先实施品牌化战略,以品牌突围布局全国市场。公司负责人认为,“大师引领创意,创意铸造品牌,品牌成就企业”,大师群体形成的创意合力是做品牌的关键。目前,华昌珠宝拥有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高技能人才、高级技师50余名,已在上海成立文化创意中心和金镶玉博物馆,大师们时刻都在研究传统工艺如何时尚化、适应新潮流。

  眼下,莆田正在加快建设“一心两翼五基地十新城百大师”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其中,重点突出了大师的重要性——培育和引进100名工艺美术及创意类大师,让大师引领产业突围。

   园区崛起搭建集聚平台

  6月13日下午,来自广西防城港的游客小陈和妻子来到莆田国际油画城,一间间画廊里,现场作画的场景引起了他们的极大兴趣。他们看中了一位画师正在创作的作品,提前下了订单,这幅画完成后直接寄往广西。

  “这正是国际油画城的魅力所在,一方面为本地从业人员搭建行业集聚的平台,另一方面让外地游客现场领略油画艺术,实现了以油画城带动旅游、以旅游带动油画销售的目的,促进产业融合。”莆田市油画艺术产业协会党支部书记王清耀说。

  以油画城为代表,一座座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接连崛起,成为这场“突围之战”的主战场。2013年,仙游县工艺产业园完成投资30.8亿元,同比增加232%;莆田工艺美术城全年实现市场销售收入26亿元,签订订货合同3.8亿多元;上塘珠宝城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8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52%……今年初以来,这些园区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园区崛起,产业如何受益?

  王金煌以秀屿区上塘珠宝城为例分析说,当地原有金银珠宝产业基础,已自发形成了珠宝专业村、一条街,但小而散、不集中,规模效应难实现。为打造产业集聚平台,当地政府利用荒废的盐碱地规划建设珠宝城,吸引了大大小小的珠宝企业抱团回归。珠宝城建成后销售额增长迅猛,2013年产值31.2亿元,同比增幅高达45%。

  有了园区,原本分布各地的“散兵游勇”有了大本营。莆田市还专门出台政策,允许小企业抱团投资,联合拿地,在厂房建成后再分割办证,为小企业进园区创造机会。珠宝城投产后,上塘迅速成为全国珠宝行业的新星,一举拿下了“中国银饰之乡”的称号,在全国仅此一家。

  依托园区,会展经济成为一大突围方向。莆田工艺美术城管委会副主任吴文学说,2006年,工艺美术城刚竣工就举办了首届海峡工艺品博览会,至今已举办9届,成为行业内首屈一指的交流盛会。今年展会期间,参观人数达27.9万人次,产品成交2.3亿元,是去年的2.2倍。

  各种利好效应凸显,做大做强园区经济成为莆田文化产业突围的重要选项。近日,在文化部2014年度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征集中,莆田市申报的中国祈梦圣地——九鲤湖祈梦体验馆、仙游国际油画城、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山中古典工艺家具入选国家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

  王金煌说,今年,莆田将持续推进工艺美术城、仙游工艺产业园、国际油画城、上塘珠宝城等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大投入,对市级以上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内符合条件的项目,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扶持,市级专项资金也给予重点倾斜支持。

   文化创意打造新增长极

  5月27日,莆田市举办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两岸文创专家发表主题演讲,超过600名从业人员前来聆听,会场座无虚席。主办方表示,没想到大家对文化创意知识如此渴求。

  确实,对于莆田文化产业来说,最核心的文化创意最缺乏,这是“突围之战”无法回避的一环。王金煌说,今年将重点争取在文化创意领域实现突破,推进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文化产业新增长极。

  “比如,木雕是传统技艺,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爬坡艰难。要想长盛不衰,必须下功夫注入创意元素,引领风潮。”郑春辉说。

  许多业者也已清晰认识到了这一点。日前,记者在藏云堂精微透雕艺术研究院看到,院长林建军正带领团队创作檀香木精品《兰亭雅集》。“这是我自己设计的创意作品,要做一年,刚刚完成一半。”林建军说,普通企业卖木雕,一半卖材料、一半卖技术,他的木雕作品不仅技艺高超,更胜在创意独特。

  他最近完成的《竹林七贤》,材料是一块四五万元的木头,因为构思精巧、创意丰富,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奖金奖,有人出价80万元,他都没舍得卖。这就是创意带来的价值。

  培育创意产业,眼下最缺的是人才。在这方面,莆田与福州、厦门存在一定差距,解决方案是——育才引智。

  6月12日上午,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妈祖文化创意节在湄洲岛举行优秀作品展和颁奖仪式。本次文化创意节吸引了中国人民大学等两岸多所高校学生参与,有40件优秀作品获奖。莆田学院大二学生朱妍洁获得银奖,她的作品以扇子、水杯等物品为设计载体,将妈祖图案巧妙融入其中,体现了文化、旅游、实用的有机结合。主办单位说,湄洲岛正需要这些有创意的妈祖旅游纪念品,这次通过文创节一下子引来十几种方案,收获很大。

  王金煌说,今年莆田要大力实施文化创意人才培养计划,评选十大文化创意人才,引进一批会经营、擅创意、能创新的文化产业人才,为产业突围提供智力保障。

  目前,一个专为文化创意人才搭建的创业平台——木兰文创园,正在规划中。文创园计划利用市体育场空置的6000多平方米空间改造而成,以低租金扶持人才创业,打造成创意设计、影视演艺、文体赛事、旅游休闲等核心文化产业的孵化器。(卞军凯 通讯员 林剑冰 易振环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