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博物馆新馆项目建设现场探访
一条绶溪,隔着古今建筑,一边是迁建的古建筑,一边是市博物馆新址。已经落架的博物馆新馆,犹如一柄巨大的“如意”镶嵌在绶溪畔,与对岸的古建筑遥相呼应。6月中旬,博物馆新馆还在紧锣密鼓施工,记者进馆参观,揭开神秘面纱。
长长的连廊像一列列车,连着红色外墙的主馆和蓝白外墙的辅馆,站在新馆前,这座建筑物时尚大气。
市博物馆副馆长许峰说,博物馆新馆是莆田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由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设计稿几易其稿才完成。按照设计理念,莆田位于台湾海峡西岸,肩负着两地文化交流的重要职责,因此用两岸共有的“妈祖文化”作为 “精神纽带”,将历史与现实、城市与自然、祖国与宝岛在空间和时间中形成“对话”。在形体设计中,用抽象形式,把主馆和辅馆以架空连廊连通,并顺应两馆屋顶的高差,采用自然上升形态作为表现手法。博物馆新馆外观像妈祖手中的“如意”,正好代表 “妈祖的故乡”莆田,也象征着吉祥如意。
新馆项目现场负责人林苍海带领记者登上附近的高层建筑顶楼,俯瞰博物馆新馆。
只见嵌在绶溪畔的大红“如意”醒目抢眼。不似以往常见的平屋顶,新馆一大一小红色圆屋顶造型独特,富有个性。
“这屋顶是博物馆新馆外观的一大特色。博物馆作为莆田文化的一大载体,与延寿溪畔的荔枝林带相互辉映,因为荔林水乡是莆田的一张城市名片,因此在建筑与环境的对话时,外观设计大量采用红色,暗喻荔枝成熟、硕果累累。”
林苍海介绍说,新馆自开工建设以来,工程进展稳中有序,如今幕墙及屋面系统装饰接近尾声,本月底就将全部完工。而后将进行室内装饰前期准备阶段,这是下半年施工的重点。目前,工地有70多名工人在施工,预计室内装修时,工人要达到400多人。
为了建造这座造型奇特的博物馆,施工人员攻克了种种难关。由于辅馆屋面跨度达36米长,这种大跨度预应力梁给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灌增加了难度。像连廊大跨度重型钢梁单根重量约20吨,长度为30米,吊装难度大,只能运用吊装设备完成,还是莆田第一个采用这种设备的项目。此外,主体结构梁大多为弧型梁,又超高超跨度,模板安装难度特别大。
随后,进入新馆,只见馆内大部分场地还支着支架,工人来来往往,施工场面热火朝天。沿着长长的通道前进,工作人员说,按照设计规划,主馆内将设石雕艺术展厅,及莆田历代书画艺术展等。还有文物精品展厅、莆田通史厅和非遗厅、妈祖展厅、民族厅等。辅馆和主馆之间用连廊连通,作为休闲过道,这道外观英伦风格的连廊也是博物馆新馆的显著特色。
“新馆开馆后,将展示历代文物,今后走在这条休闲参观通道,就好像进入时光隧道。”工作人员说,在博物馆新馆主馆二楼,还真有一道“时光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他们发现阳光会从红色外墙间隙穿透,倒影在弧形外廊上,星星点点,在不同角度,呈现不同光芒,后来他们就管这道外廊叫“时光隧道”,这是新馆的一大亮点。
记者了解到,新馆占地面积23.3亩,建筑面积2.88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2.88亿元。该项目于2011年11月20日动工建设,2012年底主体封顶。截至目前,已完成建筑主体、人防工程主体施工、主、辅馆屋面蜂窝板安装等,累计完成工程造价1.46亿元。同时同步推进主体公共空间装饰、各种配套系统、文物库房和陈列展览施工方案的深化设计,计划将于2014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 黄凌燕 文/图)
从高处俯瞰博物馆新馆,犹如一柄巨大的“如意”镶嵌在绶溪畔。
架着支架的二楼弧形外廊“时光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