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城区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培育新动能

14.06.2016  14:12

  推动产业融合、升级产品品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旅游形象、完善服务体系、扩大旅游合作、健全保障体系,培育“新城古府、荔林水乡”的旅游形象……围绕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近年来,荔城区依托南少林文化、工艺美术文化、古城区历史文化、新城区时尚文化的特色,围绕打造“工艺美术文化旅游之都”、“人文生态休闲旅游胜地”的战略目标,通过发挥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构建大旅游、大市场、大平台的发展格局,着力把旅游业培育为荔城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与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魅力荔城 旅游资源丰富

  6月上旬,记者走进荔城区县巷、庙前、衙后等6条古街,仿佛穿越时光隧道。踏上铺着青石板的街道,木门红砖透出浓浓的古风雅韵,显示着岁月的沧桑,给人一股厚重的历史感。

  漫步其中,可见雕刻、刺绣、扎灯笼、传统小吃制作等民间手工艺人散落其间,市井小巷、民风淳朴、底蕴深厚,别具一番韵味。来到大路街明朝尚书陈经邦故居,大门之上由明隆庆二年状元罗万化所写的“大宗伯第”横匾虽然已褪去那份鲜艳,但清晰黑亮的字迹仿佛还在为过往的游客诉说着当年那段繁华的历史。

  荔城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像这样的历史人文景观在荔城区还有很多。该区自然景观得天独厚,人文积淀丰厚。在这平原大地上,河流纵横,两岸荔枝成林,花果飘香,有“荔城无处不荔枝,全覆平畴碧覆堤”的美誉,更还有“壶山兰水”、“林泉禅武”、“工艺美术城”等名胜古迹。

  初夏时节,来到美丽乡村西天尾镇后黄社区,可以看老宅、体验田园生活;走进我国佛教禅宗文化遗产和少林南拳的发源地南少林,感受禅武文化;登上九华山和紫霄岩,享受大自然的旖旎风光;漫步在镇海堤和宁海桥,发思古幽情……而此时,木兰溪畔的荔枝树、龙眼树以及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树林,也是令人流连忘返。

  记者了解到,荔城区现有旅游资源实体总数252处,其中属于自然旅游资源40处,人文旅游资源212处。拥有三清殿、镇海堤、宁海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3个。莆田工艺美术城是国家级4A风景区,后黄社区是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还有“惠洋十音”、“沟边九鲤舞”、“登瀛踩高跷”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民俗等文化旅游资源;加上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发展旅游产业有着很好的条件。

  如今,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荔城区正吸引游客的目光。今年一季度,荔城区共接待游客104.18万人次,同比增长21.1%。

  打造线路 培育“旅游+”产业

  拥有如此丰富资源的荔城区,如何更好发展旅游产业,把各种景点串联成线,将其培育成该区国民经济的又一战略性支柱产业,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着力的一个重点。

  记者走进黄石镇中国木雕艺术大师吴文忠创立的蒲洋佛像工艺品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将木头雕凿成型,空气中弥漫着木屑的芳香,叮口当凿木之声不绝于耳。有的木材刚雕出了个轮廓,有的已经在深化面部、衣着细节。经过雕刻师指尖的“舞步”,一块块普通的木头,瞬间变成了一件件古朴、严谨、庄严的佛像。

  随同采访的荔城区旅游局办公室主任刘德荣介绍说,如今依托这个木雕加工厂,以佛像木雕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已基本建成。在这里,随处可见造型各异、精雕细琢的佛像木雕。一种以工厂为基础,将木雕产业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的新旅游方式正在显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观光工厂”。这种“旅游+工业”的模式为丰富旅游产品、完善旅游产业链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眼下,该区围绕“旅游+”的模式正在得到大力推进,该区精心打造旅游线路,结合实际,高水准做好旅游产业规划,制定出台了《荔城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荔城区“十三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将旅游业确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目前,该区已推出充分发挥古府历史文化和南少林武术文化等的“旅游+人文”模式;以壶公山森林公园、体育中心公园、木兰溪滨溪休闲带等生态旅游的“旅游+生态”模式;结合后黄社区等村落,融合地方民俗文化、民居风貌、田园风光、乡土美食要素的“旅游+农业”模式。各种不同的体验和感受,让游客可以在旅游线路上有更多的选择。

  下一步,荔城区将通过城镇—景区—乡村—产业“四位一体”的综合开发模式,以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理念,延伸旅游产业链,达到全域立体化开发和“旅游+”的全区域分布,实现产业间深度融合,创新旅游新业态。“十三五”时期,接待游客总量争取年均增长16%,到2020年接待游客总量达到900万人次。

  完善配套 提升惠民水平

  在后黄社区,总是不用担心走错道,图文并茂、色彩鲜明的景区导览图悬挂在每个分岔路口边,让游客第一时间就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不用担心错过想看的风景。

  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后黄社区还实现了免费WIFI覆盖,让游客随时随地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旅游体验。

  而来到南少林寺景点,广场边刚刚修建完成的“南少林农特产品一条街”吸引很多游客流连于此。眼下,景区正以打造集宗教朝圣、生态观光、田园采摘、土特产采购于一体的旅游圈为目标,一旁的“逸林生态采摘园”也正如火如荼建设当中,以进一步满足游客的需求。

  这些都是荔城区打造便民化旅游的缩影。进入市区文献东路莆田汽车站旁的莆运旅游集散服务中心,记者看到,该中心设置有中心大厅、候车厅、售票区、阅览区、公共厕所、土特产售卖点等多个功能区域。游客通过电脑终端可查询莆田市各大景区、特色美食的详细情况,各类门票、住宿预订、出行线路规划、交通拥堵等信息也能很容易获知。

  荔城区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荔城区大力推进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建设,依托全市旅游交通线路网,构建了全区主要景区至高速公路出口40分钟旅游交通圈,并开通到主要景区公交旅游专线,完善到工艺城、南少林、后黄、林山、山前等旅游景区的公交旅游专线,已基本实现了火车站、码头、汽车站、旅游集散中心到旅游景区的“无缝对接”。

  在完善交通方便出行的同时,荔城区还积极响应国家旅游局提出的“旅游厕所革命”行动,全面铺开了“旅游厕所”革命工程,按照国家标准,今年准备再新建12座旅游公厕,进一步满足游客对旅游厕所的需求。目前工程进展顺利,已修建完成其中的2座。

  下一步,荔城区还将围绕便捷旅游交通、对接“智慧荔城”、提升旅游接待服务等开展建设,融入全省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推进旅游购物、旅游餐饮、智慧旅游、旅游住宿等工程,提升荔城区旅游公共服务水平,让游客可以“玩”得更开心、“住”得更安心、“吃”得更放心、“行”得更舒心,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湄洲日报记者 陈义彬 通讯员 朱崇飞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