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草为媒 "菌草之父"林占熺架设"一带一路"友谊桥

26.09.2017  10:32
林占熺正在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李南轩 摄

  中新网福州9月26日电 (黄雪玲  林玲)在一个秋日的午后,我国菌草技术发明人、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接到了一通来自塔吉克斯坦的电话。

  “林教授您好!从您那里带来的菌草,长势十分喜人,已经有3米高了,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真的是太谢谢您啦!

  “已经3米高了?很好。我的这个菌草啊,只要有一棵存活下来,它就可以很快地长出一片来。你们在塔吉克斯坦如果遇到什么难题,就打电话回来问我,争取让菌草早日为当地人们带来利益啊。

  刚结束通话,林占熺又接到了来自匈牙利的电话,而通话内容如出一辙,都是在向他汇报菌草的生长情况。“我的这一辈子啊,就是为了这一棵草,但我觉得,真值。

上世纪80年代,林占熺从成千上万种野草中筛选出46种菌草,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广泛应用于扶贫和援外。李南轩 摄

  上世纪80年代,林占熺从成千上万种野草中筛选出46种菌草,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广泛应用于扶贫和援外。在30多年的时间里,林占熺将菌草技术传播至全球101个国家,并在泰国、马来西亚、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非、卢旺达、莱索托和厄立特里亚等10个国家建立了菌草工程示范培训和产业发展基地。

  不知不觉,林占熺已与草为伍30余年,可74岁的他却仍是干劲满满。“接下来,我们计划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创建一个700亩的菌草、旱稻技术示范基地!”林占熺说,他将再次出发东高地省,履行一项新的菌草援外任务。

  2018年,APEC大会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举行,福建省和东高地两省菌草、旱稻技术合作面临新机遇。为迎接这一盛大节日的到来,林占熺率专家组与中国武夷集团达成合作,开启两省菌草、旱稻技术项目再出发之旅。

  而福建省与东高地省的“情缘”,其实由来已久。

  1994年,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官员考察福建农林大学时,将菌草技术列为“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优先合作项目”。林占熺和他的团队在异域播撒菌草技术第一站便是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

  在这个近乎刀耕火种的部落地区,林占熺与专家团队艰苦奋斗,因陋就简,使得这项发明技术很快便取得示范成功,产区也迅速从示范点扩展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三省十区,并种出一丛重量达15公斤的紫孢平菇,创了一项菌草菇“世界之最”。

  林占熺介绍,为了确保菌草技术进村入户收到实效,他对技术流程进行进行了本土化、简便化、标准化以及系统化。每次抵达不同国度,专家都要搜集当地气候、土壤等数据,进行技术改良,使得农户“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

  林占熺的付出被当地村民看在眼里,东高地省鲁法区村民在菌草技术示范基地罕见地先后8次升起了五星红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喜获丰收的菌农欢乐地呼喊着“中国,菌草!”。

  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邀请东高地省省长访问福建,双方签署了建立友好省协议书和《福建省援助东高地省发展菌草、旱稻生产技术项目协议书》,并派林占熺为专家组组长负责实施。这两个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当地村民脱贫增收做出了贡献,促进两省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

  而“东高地样本”只是菌草援外的一个缩影。

图为我国菌草技术发明人、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李南轩 摄

  2011年开始,以林占熺为首的专家组在卢旺达开展了菌草治理水土流失试验示范。如今,菌草生态治理已被卢旺达列为国家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项目。

  在南非,林占熺团队从2005年起开展菌草技术基地建设与产业化扶贫,仅花了几年时间,就在南非夸那尔省建起了32个菌草旗舰点,让成千上万贫困农民学到菌草技术,发展菌草生产,在短时间内脱贫致富。

  “菌草技术就是为了扶贫和保护生态而生的。”林占熺介绍,菌草是相当理想的生物质新能源和新材料。利用菌草生产提取生物质燃料、高分子新材料等,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木材资源、其经济效益是传统种植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前景十分广阔。

  1994年10月起,中国采用为发展中国家举办技术培训班的方式,进行科技扶贫援助,迄今已在国内外承办了48期菌草技术援外培训班,共有87个国家的1495名学员参加学习。

  林占熺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引进菌草技术。将来,我们会更好地利用菌草技术,进一步推动菌草新兴产业的发展,让菌草技术造福全人类。(完)

【责任编辑:黄今】
福建教育砥砺奋进的五年(七)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厅
福建菌草技术即将落地津巴布韦
  图为签约仪式现场。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