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润司法
14.11.2014 10:10
本文来源: 法院
“活”化心结释“精华”
水给了茶第二次生命,“好茶需好水”, 特别是要泡好功夫茶,源头活水为首选。政和县放眼望去山清水秀,正是政和的山水孕育了法官的耐心和责任心。每个案件的当事人因有不同的生活背景、经历以及利益诉求,对纠纷的认知便会有不同的立场和态度,这也是矛盾产生的缘由。因此,作为法官,就得悉心找出解开矛盾的“源头活水”。
他叫李路平,读书不多,是个泥瓦匠,常年跟着师傅在外务工。一次因施工不当不幸摔伤,住院治疗三个月后,李路平便将雇主和师傅告上了法庭。在案件审理中,法官向他详细讲解了工伤的含义,释明他和师傅是帮工关系,不属于工伤范围。可他认为法官偏袒被告,大吵了起来,还打了承办法官,最后被送进了拘留所。在拘留所,他不吃不喝,还说,如果承办法官不给他道歉、不判他工伤成立,就不出拘留所。
矛盾激化,即便按法律作出判决,矛盾依旧存在。为了让案件能够出现转机,法院一方面让原承办法官回避,另一方面让新的承办法官细心了解李路平的心结在哪里。
法官成了拘留所的“常客”,法官与他聊天,关心他的伤情,询问他的家庭情况,渐渐打开了他心中的“壁垒”。原来,因为这个官司,他和怀胎七个月的老婆吵架时,一怒之下踢了她的肚子。一方面因为自己的诉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害怕妻子肚子里的孩子出现意外,没脸回家,于是,便想呆在拘留所。
在全面了解李路平的情况时,法官还发现他最信任的人是他的一个同学,于是法官便带上了李路平的妻子和老同学一起看他。妻子和老同学的到来,让他很是惊讶,妻子的柔情宽慰,老同学的推心置腹,李路平终于情绪缓和下来了。几天后,承办法官便安排开庭,当庭宣判,双方都没有提起上诉。
法官的细心,找到了案件起死回生的“源头活水”。
“化”尽心结阻“单宁”
茶叶中有种物质叫单宁,它溶于水,但需要时间。因此,如果倒茶不尽,单宁便会溶解,接下来的茶就会苦涩。
政和法院法官工作时也注意“倒茶务尽”,在案件宣判后,加大裁判文书说理力度,承办法官根据当事人对裁判结果的反映,耐心细致地做好判后答疑和情绪疏导工作,为的是让“单宁”没有机会释放。
2014年9月5日,一起林业承包合同纠纷上诉案,在政和法院法官的努力下,双方庭外和解。而这个结果的达成,归于法官从一审直至上诉,都没有放弃案件的说法析理工作。
这起林业承包合同纠纷案,发生在政和县的偏僻山村,昔日的乡亲为5分林地的权属长期对立、谩骂。原告方认为争议地块是当初基于乡亲情义让给被告方管理的,但被告方一直不愿归还。被告方则拿出了一份地块交换协议书,其中500元钱为地块补偿费。法官根据双方与村委会签订的承包合同,以及当地林业站出具的证据,认定双方有争议的林地权属明确,驳回了原告的诉求。原告认为自己吃了亏,于是提起上诉。
“这起案件我们是依法判处的,无论从法理还是程序,我们都无可挑剔。但是,双方同住一个自然村,特别是农村,像这样的情况,必然会导致双方家族的对立,无论如何都要让双方能够放下对立的情绪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在案件判决后,政和法院院长说的一番话。
于是,这群对“和”字有着执著的人,为了这个案件不断奔走,主动与上级法院沟通联络。
法官邀请当地林业站、镇综治办、双方当事人到争议山场明确界线调查;梳理山场流转的“前世今生”。四进山场,七次接待,一次次苦口婆心,法官对山场权属的历史演变“如数家珍”,上诉方被法院的恒心与诚心所打动,最终说出了心中的“死结”。原来,交换地块协议签订后,原告便有悔意,但碍于乡亲情分,便不再多说。“父母都希望给孩子留点东西,在分配山林的时候,就想到了多年前的这个协议,越想心里越不舒服,500元钱的补偿太便宜了。”
了解到情况后,法官耐心地从情理、法理上对整件事再次解读。 “一个个‘心结’,一个个化解,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法官权衡了当事人的实际经济状况,同时向相关部门讲述了整个案件的脉络,在法官的努力下,被上诉方积极筹措到的一万元钱如期交到了上诉方的手中,双方补充签订了协议,案件最终以撤诉终结。
政和有云:茶兴则百业兴。而政和法院的法官认为法兴则万事和,他们将茶道与法道相结合,为人民群众奉上了一杯杯香浓的“司法功夫茶”。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曾还彪
本文来源: 法院
14.11.2014 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