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打造“红土地”舞蹈精品 近50编导探访客家基因

21.02.2016  12:29
           福建省宣传部2016文艺发展基金资助项目“福建省民族民间舞交流研习课堂”20日举行,龙岩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何志溪开讲《闽西传统民间习俗》。 林雄 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采茶灯”传承人黄淑霞传授采茶灯。 林雄 摄

  中新网龙岩2月20日电 (林春茵 钟秋香)重走红军长征路、向客家民俗学家取经、学跳非遗民间舞蹈、亲历游大龙、走古事元宵节庆民……福建青年舞蹈编导、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讲师马俊强在福建龙岩度过的这个元宵节将特别“”、特别有“客家”味。

  由福建省舞蹈家协会、龙岩市文联主办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福建省舞蹈家协会新春走基层,走进革命老区(龙岩)系列活动”20日启幕,包括马俊强在内的近50名福建重点中青年舞蹈编导在元宵节前后“沉入”闽西,采风创作。

  将推出“红土地”舞蹈精品

  “龙岩是红色革命圣地,又是客家祖地,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文艺工作者有责任用作品呈现红土地情怀,为老区传统文化传承尽一份力,”率队的福建省 文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林瑞发说,福建正在筹备大型“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晚会”,并借此推出一批红土地舞蹈精品。

  “闽西子弟兵在红军征途中贡献重大,龙岩这块红土地人文深厚,创作的素材取之不尽,”福建省舞蹈家协会秘书长缪丽容表示,应改变过去专家下基层“传经”的“”姿态,“俯下身”来向民间艺人学习,使创作增加“八闽地域文化”的基因。

  当天,福建省舞蹈家协会为龙岩闽西文化中心授牌成立“福建省舞蹈创作基地”,将从人才、阵地和资金上给予合作支持。在随后举行的福建文艺志愿者艺术团舞蹈分团走基层教学课堂上,福建知名街舞舞者林清景、宋乾峰即现场教学,与当地小舞迷们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

  在未来两天行程中,中青年编导们将走进革命老区创作采风,将参访古田会议纪念馆、瞿秋白烈士纪念馆、杨成武将军广场、长汀县博物馆等革命遗址遗迹。

  挖掘“客家文化基因

  福建是戏剧大省,民族民间舞也屡屡摘取大陆各种赛事奖项,但在福建省舞协副主席高国庆看来,“尚未曾出现风靡大众并能够标准化教学”的城市民族民间舞。如何催发“闽派”舞蹈更成熟,将是中青年编导们此行研讨的重点。

  作为福建省宣传部2016文艺发展基金资助项目,“福建省民族民间舞交流研习课堂”也在当天举行,龙岩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何志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采茶灯”传承人黄淑霞和福建知名导演杨新胜受邀开课。

  何志溪博闻强记的民俗志趣令编导们大呼过瘾,青年舞蹈编导、宁德市畲族歌舞团副团长王虹全程录音,“有时间、有地点、有情节,”王虹兴奋地说,“加入任何的民族舞蹈语言都可以成为一个好的情绪舞蹈。

  马俊强曾将闽剧元素作为创作灵感并斩获荷花奖银奖,对传统文化尤其感兴趣,此行他已将何志溪吟诵的客家民歌记录了满满一个笔记本,“除了精湛的专业技能、好的编导还需丰富的文化积累和前瞻性的专业观点,这是闭门造车整不出来,只能蕴藏在广阔的各民族文化中。”他说。

  一向擅长撷取闽南文化元素的福建省歌舞剧院创作中心二级编导邓璐,被风格活泼泼的采茶灯完全迷住了,跟着黄淑霞的扑蝶碎步颠仆了一圈又一圈, “跳起来了,才知道美在哪里,”邓璐说,所谓传承,则需要对民族舞语汇进行更多探索和尝试,才能在当代语境中找到与时代吻合的审美。

  “民谣有大量来自劳动人民生活生动的细节,从民谣、民族文学中去寻找编舞感觉,是破除当下舞蹈叙事偏弱的瓶颈的良方,”缪丽容说,下一步将推动舞蹈界与文学界跨界合作,“青年编导们应承担起‘根的传播者’责任,发力挖掘客家文化和八闽其他民族文化。”(完)

【编辑:陈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