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臭氧层保护日】撑起地球生物保护伞
新气象网讯 今天(9月16日)是国际臭氧层保护日。臭氧层是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随着人类活动加剧,地球表面的臭氧层出现严重的空洞,紫外线辐射增强,对人类及其生存的环境会造成极为不利影响。臭氧层被破坏将打乱生态系统中复杂的食物链,导致一些主要生物物种灭绝。臭氧层破坏还可能使地球上三分之二的农作物减产,导致粮食危机。紫外线辐射增强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是什么
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大气层的臭氧主要以紫外线打击双原子的氧气,把它分为两个原子,然后每个原子和没有分裂的氧合并成臭氧。臭氧分子不稳定,紫外线照射之后又分为氧气分子和氧原子,形成一个继续的过程臭氧氧气循环,如此产生臭氧层。
自然界中的臭氧层大多分布在离地20至50千米的高空。臭氧层能吸收99%以上对人类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所以,臭氧层被誉为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保护伞。
臭氧层的作用
1.地球生物的保护伞
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臭氧层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所以臭氧层犹如一件保护伞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2.造就了大气平流层
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热能加热大气,由于这种作用,大气温度结构在高度50千米左右有一个峰,地球上空15~50千米存在着升温层。正是由于存在着臭氧才有平流层的存在。而地球以外的星球因不存在臭氧和氧气,所以也就不存在平流层。大气的温度结构对于大气的循环具有重要影响,这一现象的起因也来自臭氧的高度分布。
臭氧层的影响
臭氧层大量损耗后,吸收紫外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B明显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多方面的危害,已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主要有对人体健康、陆生植物、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化学循环、材料以及对流层大气组成和空气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1.对健康的影响
阳光中紫外线UV-B的增加对人类健康有严重的危害作用。潜在的危险包括引发和加剧眼部疾病、皮肤癌和传染性疾病。已有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强紫外线的辐射下,会导致人体免疫系统的机能减退,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
2.对植物的影响
植物生长直接受UV-B辐射的影响,不同种类的植物,甚至同一种类不同栽培品种的植物对UV-B的反应都是不一样的。在农业生产中,就需要种植耐受UV-B辐射的品种,并同时培养新品种。对森林和草地,可能会改变物种的组成,进而影响不同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分布。
3.对生态的影响
研究人员已经测定了南极地区UV-B辐射及其穿透水体的量的增加,有足够证据证实天然浮游植物群落与臭氧的变化直接相关。
4.对循环的影响
阳光紫外线的增加会影响陆地和水体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从而改变地球--大气这一巨系统中一些重要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如温室气体和对化学反应具有重要作用的其他微量气体的排放和去除过程,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硫化碳等。这些潜在的变化将对生物圈和大气圈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影响。
陆生生态系统:增加的紫外线会改变植物的生成和分解,进而改变大气中重要气体的吸收和释放。
水生生态系统:阳光紫外线直接造成UV-B对水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氮循环和硫循环的影响。
5.对材料的影响
因平流层臭氧损耗导致阳光紫外辐射的增加会加速建筑、喷涂、包装及电线电缆等所用材料,尤其是高分子材料的降解和老化变质。特别是在高温和阳光充足的热带地区,这种破坏作用更为严重。由于这一破坏作用造成的损失估计全球每年达到数十亿美元。无论是人工聚合物,还是天然聚合物以及其它材料都会受到不良影响。
保护臭氧层 从我做起
1.购买产品要带有“爱护臭氧层”或“无氯氟化碳”标志的产品,减少使用以氯氟烃(为发泡剂所制成的纸和塑胶产品)。
2.尽量减少使用冷、暖气机,节约用电,合理地处理废旧冰箱和电器,养成每天少开一会汽车,天热时空调调高1℃。
3.多使用淋浴等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消耗的习惯。
4.学习并宣传有关保护臭氧层的知识,并积极参加保护臭氧层活动。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由来
为唤起公众环境保护意识,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InternationalDay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Ozone Layer),要求所有缔约国按照《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修正案的目标,采取具体行动纪念这个日子。面对臭氧层被破坏的严峻形势,在联合国环境署的组织协调下,国际社会于1985年制定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确定了国际合作保护臭氧层的原则;1987年又制定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确定了全球保护臭氧层国际合作的框架。
天一下雨,人们在骑车或走路时,常会有雨水溅入眼睛的情况,不少人甚至因此出现眼睛红肿、感染等。眼科专家指出,这类患者相当多见,一般在大雨后第二天,因眼部感染就诊的人数约增加一成,暴雨持续期间,门诊的患者人数更是增了两成。
临床上常见病人因酸性雨水刺激眼睛,或是雨水夹带灰尘、病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感染眼睛,造成结膜炎、角膜炎,尤其是戴隐形眼镜、接受过眼睛手术的人更易发生。台湾眼科专家提醒,眼周围组织感染或长针眼,有可能会引起蜂窝性组织炎,眼窝肿胀、发炎,压迫视神经使视力模糊,严重的甚至会感染全身,小孩与老人最应注意。
风雨天气,回到家不妨洗净双手及眼周皮肤,用凉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冲洗时不要直接冲在角膜上,以免损伤角膜。如果眼睛不慎被雨水溅到,出现不适感,必须尽快到眼科就诊,一般结膜炎或角膜炎3至5天即可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