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意见出台 三至五年内完成工作

25.05.2016  12:14

  改造后的神山三航小区整洁有序,原本榕树下脏乱差,如今变身为小公园。(记者 王火炎摄)

  厦门日报讯 (记者 袁舒琪)《厦门市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意见》最近出台,根据《意见》,力争在三至五年内,基本完成全市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

  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是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神的生动实例,也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去年厦门在全市390个老旧小区中,筛选了思明区的海洋新村、先锋营小区、阳台山、玉荷里盈翠里小区,和湖里区的金鼎社区、神山三航小区等6个老旧小区,开展试点改造提升工作,并在去年底全部完成改造工作,4600户居民因此享受到实惠,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

  市建设局表示,通过6个老旧小区的改造试点,厦门初步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即明确小区改造提升以“先民生再提升”的思路,首要解决居民的用水、用电、用气等问题,并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让居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全过程,最终令老旧小区的居住品质得到改善,社区治理体系趋向完善,群众幸福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按照计划,思明区今年计划改造提升老旧小区71个,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湖里区共有22个小区符合改造条件,将力争在今年底前完成60%的改造提升任务。

  旧貌换新颜,增强居民幸福感,随着今年厦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的全面铺开,未来厦门还将有越来越多“饱经风霜”的小区重焕光彩。

   精准发力

   重点解决生活配套问题

  “您看,我们的小区变得多漂亮!”在思明区玉荷里盈翠里小区,热情的居民拉着记者参观他们的“新家”。这个已经历30年风雨的老旧小区真正脱胎换骨了,供水、供气、污水管网等市政设施全面更新,楼面、楼道、房前屋后得到美化绿化,一排排路灯照亮回家的路。

  同玉荷里盈翠里小区一样,去年底其他几个试点小区的市政配套、小区环境、建筑物本体也都得到了完善和提升,社区自治、后续管理逐步建立。

  “小区缺什么就补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就完善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遵循“先民生后提升”的提升路径,厦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瞄准群众需求,精准发力。按照市建设局房地产开发与物业管理处处长王朝晖的说法,老旧小区改造不是“面子工程”,不止外观形象的改变,更在于切实解决老百姓迫切需要解决的供水、供电、燃气等问题,把成效体现在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的提升上。

  按照计划,今年厦门老旧小区改造将继续以完善小区市政配套设施为切入点,重点解决居民的用水、用电、用气等问题,让老旧小区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跟上“美丽厦门”的发展,再按照居民群众的意愿,对小区建筑物本体和周边环境进行适度提升。

   共同缔造

   让居民成改造“主角”

  拿着手机,湖里区殿前街道神山社区的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张水波来回翻看着几张照片。这些照片拍的都是神山三航小区的居民,如彭卫泉等居民在元旦、“五一”假期自发打扫小区卫生,黄志和和妻子义务为小区内的植物浇水、除草。

  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已经不是政府“自上而下”的行动,更是以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发动居民主动参与,让群众成为小区改造“主角”的探索之举。厦门的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中,“共同”二字是关键和核心,在改造前要问需于民,形成共谋,改造中要问计于民,达成共建,改造后要问效于民,实现共评,做到群众满意的才通过。

  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居民们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同向发力,涌现出不少值得借鉴的创新做法。厦港街道海洋新村居民自发成立了自治小区,广泛发动左邻右舍参与改造提升;鹭江街道先锋营小区的居民纷纷加入义工队伍,自己动手扮靓家园;金鼎社区认捐认领的比例达到85%,公共建设部分每户出资额达到800元。

  这些在时代变迁中失去光彩的小区,在这场全民参与的改造提升中,让居民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的变化,感受到共同缔造带来的实惠。

   创新管理

   着力构建社会治理新模式

  金鼎、神山两个社区,召开多元共治理事会、改造意见征求会、社区事务听评会,听取并解决了“停车难”“水压不够”等群众特别关注的问题;玉荷里运用“海绵城市”理念,提升绿化带吸水、蓄水等功能,将小区打造成坐落在闹市中心的“生态小区”,鹭江街道创新成立专门服务老旧小区自治管理的非盈利性社会组织“家园服务中心”,为老旧小区提供自治小组筹建、物业管理培训、公共资金托管等服务……居民不但参与改造,还积极投入后期的治理。不经意间,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还开创出一条社区治理现代体系构建的新路子。

  以试点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为载体,厦门将不断改善民生与城市转型相结合,创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治理体系,建立社区居委会、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动机制,完善小区后续自治管理,把管理实现从“靠社区管”到“自治共管”的转变,坚持“居民自治”与“改造提升”双同步的原则,建立小区公共管理、维修资金归集等长效机制,深化改造成果,解决改造后期管理难题。

  据了解,下一步,厦门还将推行小区分类治理,根据小区实际情况,推行居民自治管理、购买菜单式物业管理以及引进专业物业公司管理服务等模式,促进小区管理规范持续。多元拓展公共维修资金,通过“居民自筹+政府补贴+公共收益补充”等方式,建立老旧小区维修资金归集、管理、使用机制,增强小区“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