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 勿忘老区 ——习近平同志关心支持福建老区建设和发展纪实
01.11.2014 13:15
本文来源: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十分关心和重视老区工作。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先后到河北阜平、西柏坡和山东沂蒙等老区考察,他一再强调:“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福建是我国著名革命老区之一。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八闽儿女和老区人民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赢得了“红旗不倒”的美誉。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在省委和省政府任职,始终情系老区和老区人民。他多次深情表示:“忘记老区,就是忘本,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饮水思源,勿忘老区。”
习近平走遍了八闽红土地,在老区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为老区人民办了许多实事好事。根据省委和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他亲自组织实施了惠及老区的“德政工程”——老区和少数民族建制村“五通”(通路、通饮用水、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建设;大力推动“造福工程”、水土流失治理、集体林权改革等工作,为人民增添福祉。
调离福建及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同志仍然十分关注福建老区和老区人民。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习近平先后两次作出重要批示,关注、推动着福建老区在新时期的发展与建设步伐。
金秋时节,在庆祝新中国65周年华诞之际,本报采访组深入龙岩、宁德等革命老区,走进老区群众中,追寻和记录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期间,情系老区、关心和支持老区发展、倾力改善老区民生、增进百姓幸福的点点滴滴,感受习近平同志一以贯之的老区情怀。
牵挂
——“我们不能忘了老区人民对革命的贡献,一定要把老区的事办得更好”
1999年元月,老区龙岩。
8日至12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冒着严寒,深入武平、上杭、长汀、新罗的十几个乡镇,走访了闽籍革命前辈邓子恢、陈丕显、杨成武、刘亚楼、邓六金的家乡和傅连暲任院长的中央红色医院旧址,慰问了老红军、革命“五老”人员、特困群众。
老区人民用爆竹和家酿的美酒,热烈欢迎习近平一行。一些老红军特地穿上当年的军装,戴上功勋章,一些革命“五老”人员亮出了珍藏多年的奖章、荣誉证书。习近平代表省委和省政府向他们发慰问金,赠送《开国大典》年画。当年画摊开,毛主席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画面徐徐展现时,许多老人的眼里闪动着泪花。
习近平动情地说:“老区、苏区的红土地孕育了革命,也孕育了革命老前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忘记了这些,就是忘本。”他说:“我们不能忘了老区人民对革命的贡献,一定要把老区的事办得更好,让革命老前辈放心。”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始终情系老区,经常深入老区调查研究,轻车简从,进村入户,嘘寒问暖,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带给老区人民。他每到一地,都要看望革命“五老”人员和优抚对象等,拉家常,话发展。
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为了让闽东老区“摆脱贫困”,习近平到任3个月就走遍了9个县,后来又跑遍了全地区绝大部分乡镇。在宁德,习近平“三进下党”与“三上毛家坪”的故事,至今仍为百姓津津乐道。
主政福州后,习近平情注老区,一以贯之。1995年5月3日,在福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大会上,习近平强调:“关心支持老区的建设与发展,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对老区,要采取“政策上优惠、安排项目优先、服务上优质”的措施,促进老区尽快脱贫致富,加快老区经济发展的步伐。
担任省委副书记时,习近平分管过老区工作,后来担任代省长、省长,对老区工作一如既往高度重视。为了做好老区工作,他多次到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座谈,听取意见,两次专程到省老区办调研、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下基层跑老区,更是经常之事。“我在省老区办工作期间,先后有23次陪同习近平同志到老区下乡调研,曾经6次专门向他汇报老区工作。”1998年3月至2004年5月担任省老区办主任、现已退休的吴连田向记者回忆道。
1998年8月11日,又是一次专门汇报。当天上午,吴连田在习近平同志办公室汇报了两个小时。听取汇报后,习近平对做好我省老区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要统一认识,加强领导。老区是福建一大特色,也是省情之一。老区工作非常重要,“饮水思源,勿忘老区”。二要从各方面继续向老区进行倾斜,各级财政要随着收入的增长而逐年相应增加对老区的投入。三要进一步落实革命“五老”的待遇。四要在老区建设上坚持“两手抓”,一方面要全面推进老区建设,同时又要重点把握老区基点村的建设;一方面要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又要把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等事业搞好。
在习近平等历任省领导的关心下,我省不断加大对革命“五老”人员的保障。1999年7月1日起,我省革命“五老”人员全面实行了生活定期补助制度,每月补助标准为“无依无靠”的134元,“有依无靠”的80元,“有依有靠”的50元。至2002年7月,标准相应提到185元、115元、70元。2003年至2013年十年间,我省连续11次提高“五老”人员生活定补,并统一了补助标准,目前省定标准为每人每月590元。
1998年11月15日,省委和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老区工作会议。时任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加大扶持力度,举全社会之力支援老区建设”,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把手都要重视老区工作,确定一位领导分管老区工作,真正把老区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同时,要经常深入老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新
情况、解决新问题”。
1999年,在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时刻,扶持老区力度再加大。据统计,仅从6月上旬到10月中旬,就有18位省级各套班子领导深入到分布在八闽大地的近50个革命基点村调研。这一年,习近平先后4次专门到龙岩、宁德、三明等地的老区县市调研,如果算上抓经济、促项目建设等其他主题的调研,则次数更多。
在任时大力推动,即便在调离前夕,习近平依然深深牵挂着老区工作,当事人至今说起来仍感动不已。
2002年10月10日,习近平即将调离福建去浙江任职的前一天。“下午4点半,他特意叫我约请省老促会的许集美、黄扆禹、茅苓等三位老同志晚上8点半到他办公室座谈、话别。”吴连田回忆说,“习近平同志向许老等老同志征求了对老区工作的建议,他说,老区的工作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他即将到浙江工作,但有需要他做的他一定办到。可见,习近平同志对老区的感情多么真挚、多么厚重。”
造福
——“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我省老区很多地处山区,基础条件差、资源禀赋弱。经过历届党委和政府的努力,老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但与全省其他地方经济社会情况相比,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况。很多地方依然山高路远,“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照明基本靠油”。
通路、通水、通电……老区人民渴盼已久。习近平总书记说:“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在闽工作期间,习近平倾力推动改善老区民生,增进百姓幸福。根据省委和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他亲自组织实施“五通”工程建设,就是为老区人民办的一件好事实事。
1999年7月,在深入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省委和省政府急老区人民之所急,作出庄严承诺:在今明两年(指
1999年—2000年)内基本解决老区建制村的“五通”问题!并且,将其列为2000年省委和省政府15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
说干就干!1999年—2000年,全省投入老区和少数民族建制村“五通”建设的资金达4.6亿多元,其中,1999年就投入3.48亿元,成为有史以来全省老区和少数民族建制村“五通”建设资金投入最多、力度最强、规模最大的一年。
老区何时尽快“五通”?习近平牵挂在心,1999年里多次到龙岩、宁德、三明等老区考察调研,要求解决好老区的“五通”问题,为加快老区发展打好基础。
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邓厝村是革命家、国务院原副总理邓子恢的家乡。得益于临近龙岩市区,邓厝村较早就通了路、通了电,但直到1999年底还没有通自来水,革命先辈的亲属们异常期盼能在家里拧开龙头,喝上自来水。
1999年11月27日,时任代省长习近平专程到邓厝村看望慰问革命烈属、“五老”人员。了解到村里不通水的现状后,他马上要求龙岩市有关部门帮助解决。“这个事很快就落实了,2000年4月,上级10万元资金拨到位,我们马上施工。7月,全村300多户家家喝上了自来水。”时任村主任、现任村支书邓学先向记者介绍。
省委和省政府情系老区,各级各部门也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1999年,南平市为让老区群众从电视上看到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典,组织每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挂钩一个老区村,赞助8000元建一个电视差转台,当年国庆节前有137个老区村第一次收看到电视节目,群众欢天喜地。大田县石牌镇龙坑村17户农家,过去缺水严重,人们说:“龙坑龙坑,没水洗身,排队挑水,从晚到晨。”2000年1月,县领导带领水利、计划、卫生等部门到村里勘探、化验水质、设计,采取穿山引水方案,投资14.6万元通了水。
老区人民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苦干实干。福安市上白石镇圆潭村村支书郑秋军卖掉了自家4头生猪和1头牛,购买了8吨炸药,施工人员用钢索把自己悬挂在悬崖峭壁上,硬是炸出一条4公里长的血汗路。据不完全统计,各地老区“五通”工程由群众投资和投工投劳折款占总投资的50%以上。
上下一心,其利断金。到2000年底,全省近3000个老区建制村“五通”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其后两年又进行了完善提高。省委和省政府对老区人民的庄严承诺郑重兑现,一项为民办实事的“德政工程”在老区人民心中树起丰碑。
2000年10月,柘荣县东源乡上泥村75户农家举行“五通”庆典时,老区群众高呼“共产党万岁”。人们用新引来的山泉水泡蜂蜜,一个劲地请干部们喝。有一户门口贴一副对联,反映了大家心声——“日盼夜盼盼五通,千谢万谢谢党恩”,横批是“饮水思源”。
“五通”,通的不仅是基础设施,通的也是山门打开之后的信息流、资金流,以及思想观念、发展思路。建阳市书坊乡贵溪村以前信息闭塞,“五通”之后,安装电话111部,拥有电视机400多台。信息灵通了,什么时候出售农产品,他们打个电话问问外面的价格行情再说,争取卖个好价钱。村民马顺强的市场就在电话里,通过电话联系,鲜笋远销江苏、浙江、上海等地,一年销量几十吨,获利2万多元。
除了路水电条件需要改善,当时在我省老区,还有很多村位于大山深处,不仅交通闭塞,而且很多人还居住在茅草房中。同时,在宁德等地,还生活着一群连家船民,世代在江上海上漂泊,“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宗三代共一船,捕来鱼虾换糠菜,上漏下漏度时光”。
这些都属于我省困难群众中最贫困的一部分。他们渴望改变现状,渴望未来,渴望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习近平同志记挂在心,倾力推动“造福工程”,让他们居有定所,生活更有保障。
1997年5月,一份福建省政协的调研报告摆在分管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时任省委副书记习近平的案头。报告反映,尽管近几年来全省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闽东仍有一些少数民族群众住在以茅草为顶、泥土为地的茅草房里。
习近平高度重视,多次召集有关部门商讨解决办法,还亲自下基层实地考察,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除了反映茅草房问题,报告还指出:闽东“有1.26万名连家船民需要上岸定居,单靠自身的努力难以实现”。根据习近平的调研报告,省委和省政府提出从1998年开始,花3年时间解决这一问题。
此后,茅草房改造和连家船民上岸定居被列为“造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实施。到2000年底,全省“造福工程”搬迁20万人,其中连家船民18466人。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的“造福工程”硕果累累,截至目前,全省有6000多个自然村、101万人整体搬迁,居住条件大为改善。
正是得益于党的好政策,世代生活在狭窄的小木船上的“海上吉普赛人”——福安市甘棠镇甘江村1100多名连家船民幸福搬迁上岸。从1997年开始,当地政府在岸上征地23.3亩,建起250多套房子,让曾经“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船民上了岸,睡上了安稳觉。
村民刘少英一家属于先富起来的,1998年初就建起了当时村里唯一的两层楼房。一家四口人从此上岸定居,住进了崭新的楼房,通了水电,用上了电话,看上了电视。他们满怀感激之情,在新房的大门上贴上大红对联——“上岸不忘党委政策好,定居多亏政府功德高”。
1999年11月6日上午,时任代省长习近平前往甘江村看望告别小船上岸定居的群众。他走进地上铺着瓷砖、屋里摆满家具的刘少英家新房,高兴地说:“你们住得比岸上的人还好。”“习省长揭开我家放在桌子上的饭菜防蝇盖子,仔细问了我们家的生活情况,还有上岸后靠什么收入。我们说上岸以后除了捕鱼还修船,一年收入数万元,他听了很高兴。”刘少英回忆说。
走出刘家,到村里的防洪堤上,习近平又问刘少英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当时的防洪堤只有3米宽,而且除了外侧的条石,路面都是泥土,一到下雨,泥泞不堪,孩子们只好走在条石上面,很危险。所以,我就提出来,能不能把这条路改造成水泥路?他马上答应帮助解决。”刘少英回忆,没多久上级就拨款5万元,硬化了路面,还拓宽至5米。
归途中,习近平感慨地说:“共和国成立50年了,老区群众生活还较困难,还有人生活在连家船上,这是讲不过去的,也让我们愧对革命前辈。老区‘五通’工程、茅草房改造工程、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工程就是要为人民群众中最困难的这部分人办实事,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应该做的事,也体现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造血
——“老区人民要铁心拼搏,尽快走上致富之路”
发展是硬道理。“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必须依靠加快发展。习近平多次强调,在加大老区扶持力度的同时,“老区人民要继续发扬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铁心拼搏,尽快走上致富之路”。
“要想富,先修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任职期间,不断争取政策、集聚合力,推动改善老区基础设施条件。在他和省委省政府班子成员的合力推动下,赣龙铁路、梅坎铁路等多个重大项目竣工投用,为老区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9月28日,温福铁路开通运营,福建从此迈入动车时代。福建结束了只有单线、低速铁路的历史,老区宁德也结束了无铁路的历史。
温福铁路建设,倾注了习近平同志的心血。2001年3月14日,时任省长习近平在北京代表福建省,与原国家铁道部、浙江省签订了合资兴建温福铁路的意向。2002年1月23日,他在福建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宣告,温福铁路列入国家“十五”计划。调离福建后,他也时时牵挂。2004年12月24日,温福铁路(福建段)开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向宁德市委市政府发来贺信表示祝贺。
温福铁路建成通车,曾被称为中国东南沿
海“黄金断裂带”的闽东首先受益:从铁路边缘状态,一跃成为国家铁路大干线的前沿地带,快速对接长三角、闽南金三角乃至珠三角。如今,宁德市实施“环三(三都澳)战略”风生水起,曾经的“黄金断裂带”正在变成“黄金投资带”。
2010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踏上了阔别八年的八闽大地。乘动车一路飞驰,亲眼目睹八闽大地发生的巨变,他为之兴奋、为之激动。在闽东考察时,他说:“当年,闽东人有三个梦想:一是撤地建市,我在任上时实现了;二是建设温福铁路,现在梦想成真;三是开发三都澳,如今也指日可待。”
对事关区域经济发展大局的“大路”,习近平倾注心血;对关乎一个山村未来的“小路”,他也颇为关注。
宁德市蕉城区西北部山区的霍童镇坑头村,是闽东著名的革命老区和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宁德县苏维埃就诞生于此,上世纪30年代叶飞同志曾在这里播撒过革命火种。长期以来,坑头村对外交通只有一条泥巴路,村民下一趟山就要花上五六个小时,上了年纪的老人连汽车都没有见过。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1999年国庆前夕,山高路远的坑头村终于实现了“五通”。村民们喝上了干净的饮用水,通上了电话,还能看到电视。
当年11月5日,时任代省长习近平专程前往坑头村看望老区人民。“当时路是通了,但还是没硬化的砂石路。习省长他们坐中巴车,在崎岖的山路颠簸了一个半小时才到达村里。”时任村支书林甘容回忆说,“看了我们村发生的变化,习省长很高兴,他临走又叮嘱我们村干部:‘经济发展了,老区的建设也要跟上。好好努力,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加快发展,产业是支撑。习近平多次强调,老区要立足本地实际,选准发展路子。“致富之
路就在脚下,完全依靠输血是不行的,要培植造血机能,研究靠山如何吃山、靠水如何吃水、近期发展是什么、远期发展是什么。”1999年6月在周宁县调研时,习近平说。
以“大陆阿里山”名扬天下的漳平市永福镇,就是发挥优势,做好茶和花卉文章,走上致富之路的。
1996年,来自台湾著名茶乡南投鹿谷乡的谢东庆,在大陆多个地方寻找适宜种茶之地,最终发现永福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酷似盛产优质高山茶的阿里山,于是大胆引种台湾高山茶,并创立台品茶叶公司。
“1997年1月20日,我们开始种下茶苗。7月24日,时任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到永福调研,特地走了十几分钟的沙土路,到我们茶场看了看。因为当时我们刚开始起步,茶山道路都没有做好。”茶厂厂长李维福回忆说,“他鼓励我们利用当地良好的自然和生态条件,把茶产业做好。”
随后,习近平来到永福镇福理村“兰花大王”、小康示范户钟庆宗的家里。当时,钟庆宗种了6亩兰花、十多亩杜鹃花,还创立了拥有出口权的华闽国兰公司,注册资金达500万元,一年收入就有两三百万元,在省内外都较有名气。
“习近平同志到我家后院的一小块兰花圃察看了一番,仔细问了我的种植和销售情况。他鼓励我抓住机会,做大做强花卉产业。他还要求当地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带动更多人致富。”钟庆宗回忆说,随后漳平市扶持他30万元政府贴息的支农周转金,让他扩大了种植和营销规模,带动了更多人从事兰花产业。
如今,66岁的钟庆宗已经“退出江湖”多年,在家含饴弄孙。不过,永福镇的花卉和茶产业却茁壮成长起来。目前,永福花卉种植面积达3.5万亩,其中,杜鹃花1.3万亩,年产量占全国70%以上,年产值2亿多元,永福成为名副其实的
“中国杜鹃花之乡”。同时,谢东庆引种台湾高山茶获得成功后,台湾茶农纷至沓来。目前,永福茶园面积5.5万亩,年产值4亿多元。
同样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也在闽东高山小村——蕉城区霍童镇坑头村演绎着。
坑头村仅有800多人,过去由于山高路远,信息不灵,资源走不出大山,打开不了市场,村民人均年收入长期徘徊在一两千元。
不过,坑头说穷是穷,说富也富,富在资源和生态:海拔740米,无工业污染,拥有2万多亩林地,土壤富含矿物质,一些地方腐殖层厚达60厘米。
依托于此,在尝试种植反季节蔬菜、花卉,发现不适宜后,2004年,在宁德市、蕉城区有关部门的扶持下,坑头村从省茶科所引种了茶叶新品种“金观音”。没想到,从此坑头旧貌换新颜。
“刚开始,没人敢种,我们村干部就带头集资种,共种了63.3亩。一亩的成本大概1800元,政府补助500元。两年后收益还不错,这样,村民纷纷跟进种。”现任村支书谢齐明介绍,2006年村里引进了立农公司落户村里加工茶叶,村民们也跟着学制茶技术。后来,村民自己也办起了7家茶叶加工厂,并成立了金源茶叶专业合作社,携手抱团发展。
目前,坑头村已发展1400多亩高山绿色无公害茶园,并注册了“支提香茗”等三个商标,茶叶除了供应本地,还远销北京、哈尔滨等地。“现在,茶叶已经是村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0300元。过去,村里穷,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现在,很多人都回来了,种茶制茶、搞销售,他们在家门口就能致富了。”谢齐明说
像永福镇、坑头村一样,我省很多老区也探索出契合本地实际的特色农业产业。如平和的琯溪蜜柚、明溪的花卉、建瓯的锥栗等,既兴业又富民,给力老区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
除了具体产业,习近平在福建任职期间,还对一些事关老区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变革之举、打基础之举尤为关注。推动福建林改、推进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省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就是如此。
福建老区很多处于林区。在省长任上,习近平对武平县率先探索的林改工作给予肯定和支持,并由此推动福建在全国率先开展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为全国林改的标杆。过去,因为产权不清、机制不活、分配不合理,广大林农守着“金山银山”过着穷日子;如今,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山林成为富民的“绿色银行”。
我省南方部分地区长期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习近平也牵挂在心。1999年到2001年,他先后两次专程到老区长汀视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他的推动下,长汀百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从2000年起列入省委和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省财政每年扶持1000万元,使此项工作顺利推进。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又两次作出重要批示“进则全胜,不进则退”,推动了长汀及全省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新时期,省委和省政府弘扬老区精神,传承优良作风,提出了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点针对23个县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而这23个县都是老区县。这些务实举措,正在给力老区发展提速、老区百姓日子更红火。
“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如今,过上了幸福日子的福建老区人民,继续弘扬老区精神,按照“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的要求,在加快老区发展的新征程上激情满怀,昂然奋进。
本文来源: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01.11.2014 13:15
故
事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首届“中国—东盟周”在福州开幕
8月6日,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
全省最大储备粮库完工
昨日,政府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
8月2日,省委书记周祖翼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政府
2023“中国—东盟周”明日在榕开幕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