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缅华同侨联谊大会举行 全球缅华聚厦联谊
第八届世界缅华同侨联谊大会昨日在厦门举行,现场气氛热烈。
快乐相会。
相谈甚欢。
全球缅华同侨联谊欢聚,有说不尽的情谊。
精彩的活动吸引众人拍照。
嘉宾穿着鲜艳的缅甸服装。
来自世界各地的缅华同侨合影留念。
缅华同侨参观厦门乐瓷美术馆。
【背景】
世界缅华
同侨大会
世界缅华同侨大会是以侨居在欧美、东南亚、澳大利亚和港澳台等近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万名缅甸华侨华人为主要对象的重大联谊活动,也是中国侨界的一大盛会。
大会创办于2000年,前七届分别在澳门(2届)、云南昆明、广东广州、香港、江西景德镇、缅甸仰光举行。15年来,大会不仅成为居住在世界各地的缅华同胞畅叙友谊、凝聚人心、互利合作的平台,还为推动中国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起到重要作用。
缅华同侨
缅华同侨泛指现居住在缅甸和曾居住在缅甸、之后移居世界各地的原缅甸华侨华人及其后裔,以及现居住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缅甸归侨。
数百年来,这群翻山渡海移民缅甸的中国人,被缅甸人民称为“胞波”(同胞兄弟)。目前,旅居世界各地的缅华同胞约200万人,主要分布在美国、缅甸、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法国、意大利等。经过多年奋斗,他们当中涌现出一批在侨居国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上层人士。
缅华同侨素有爱国爱乡、反独促统、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近年来,他们在世界各地纷纷成立了联谊会、校友会、同乡会等各式各样的进步社团,为祖(籍)国改革开放,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做出了积极贡献。
厦门约有千名
缅华同侨
历史上,厦门和周边县的南安、安溪等地的中国人,均从厦门口岸启程前往仰光。因此,厦门成为中国大陆缅甸归侨比较集中的地区。
目前,厦门的缅甸归侨有1000多人,分布在全市六区,其中,灌口、贞岱、白水营、新垵、霞阳、锦园、高浦、杏林等地的居民较多。
1980年,我市成立了缅甸归侨联谊会,既是我市侨界最早诞生的归侨联谊会,也是市侨联较为活跃的直属团体会员之一,现登记会员500余名。该会自创了凝聚会员之心的会歌、会徽,每年4月举办“缅甸泼水节年会”及中秋节联欢活动,编辑会刊《鹭岛胞波》,举办《缅甸风情摄影展》,扶贫帮困,成为凝聚全市缅甸归侨侨眷的温馨之“家”。
本版文/本报记者 陈冬 何无痕
实习生 赖芳芳
本版图/本报记者 黄晓珍
昨日,美丽的鹭岛再迎盛会——第八届世界缅华同侨联谊大会在翔鹭国际大酒店举行。金色玻璃大吊灯的会场响起缓慢温柔的缅甸乡音曲调,近600位从世界各地赶来的缅华同侨,穿着色彩鲜艳的传统缅甸服装陆续到场。
每两年一届
联谊欢聚畅谈未来
“又见面啦,最近怎么样?”会场内,处处传来大家热情的问候。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情感,让每两年一届的全球缅华同侨联谊欢聚,总是有说不尽的师生情、校友情、挚友情,有道不完离别后的酸甜苦辣,然后大家一起畅谈未来的美好。
“缅甸是胞波们的第二故乡,虽然大家分布在世界各地,但现在终于回到了共同的家乡——厦门,是难得的相聚,希望大家借此机会多多交流。”中国侨联副主席乔卫邀请缅华同侨常回中国侨联“娘家”走走、看看。
在厦办大会
缅华同侨有种回“家”的感觉
厦门既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又是缅甸华侨聚集地,同时还具备了面向东南亚、毗邻台湾的口岸、对台优势。今年4月,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正式挂牌,迈入“自贸时代”,这是厦门经济特区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因此,本届大会在厦门举办,不仅让大家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主题聚焦“一带一路”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联谊大会已被列入我市今年助推“海丝”战略支点城市建设的三大重点涉侨活动之一。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把沿线国家连在一起,为华人华侨创造了很多商机。“这次回到‘娘家’,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对我们缅华同侨而言,既是骄傲,也是机遇,激发起我们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和拓展侨务资源的热情。”与会的缅华同侨们内心澎湃,希望借此次大会之机,加强全世界缅华同侨的团结交流,凝侨心,聚侨力,共谋发展之道,促进中缅两国传统友谊和海内外同胞大团结。
厦门大学南洋学院副教授王万波,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缅语泰斗、缅甸总统奖章获得者粟秀玉分别登台,作了题为《凝聚侨心侨力,助推“一带一路”——从国家发展战略看侨务资源》、《发挥缅华同侨纽带作用,推进中缅传统友谊》的主旨演讲。一位从宏观层面分析侨务资源,另一位从自身经历聊中缅友谊,赢得台下热烈的掌声。
休会期间,缅华同侨们纷纷起身,抓紧机会和久未相见的同胞友人相拥握手,招呼分散的朋友合影。
手捧吉祥物
高呼“中缅友好万岁”
大会最后, 厦门市侨联和厦门市缅甸归侨联谊会代表将大会吉祥物移交给下一届举办城市——缅甸曼德勒。这是吉祥物的第八次传递,从澳门到昆明,从广州到香港,从江西景德镇到缅甸仰光,现在又要从厦门到曼德勒。双方代表手捧吉祥物,并高呼三声“中缅友好万岁”。
今年,缅甸遭遇了40年来最严重的水灾。在前天举行的主席团预备会议上,成员们呼吁世界各地的缅华同侨能够出一份绵薄之力,帮助缅甸受灾人民重建家园。
昨晚,厦门市侨联和厦门市缅甸归侨联谊会还为与会嘉宾献上了一台精彩纷呈的演出。
【特写】
侨界艺术家瓷器力作引赞叹
昨日上午,众多缅华同侨一走进厦门乐瓷美术馆大厅,就被美轮美奂的景德镇瓷器吸引住了。大家立即掏出相机拍照,眼里闪动着喜悦与期盼。
这场展览名为“新丝路 新起点——景德镇侨界瓷文化交流展”,与第八届世界缅华同侨联谊大会的主题“凝聚侨心侨力,助推‘一带一路’”相呼应。
展览由厦门市侨联、景德镇市侨联共同主办,展出张松茂、戴荣华、何炳钦、蔡清、万鹏程、高义生、徐小明、纪长岭、洪勤学、赵世文等10位瓷都老中青三代侨界艺术家的上百件作品,包括瓷瓶、瓷板画等。
通过这些展品,缅华同侨们看到传统的刷花工艺、青花斗彩、高温颜色釉等景德镇丰富的陶瓷技艺,领略到了历史悠久的中国瓷器文化及中国瓷艺的独特魅力。
其中,有两件作品最值得一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瓷坛泰斗张松茂之作——陶瓷画《西厢记》四条屏,以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的《四大美人》四条屏。《西厢记》是张松茂20多年前创作的巅峰作品之一,价值数千万元;而《四大美人》则是戴荣华1995年在艺术高峰期所创作的,价值数百万元。
中国瓷器久负盛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随着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陶瓷逐步走向世界。长期以来,欧洲人把“昌南”的谐音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缅华同侨们饶有兴致地观赏这些精美展品,并为中国瓷器艺术的精湛和优美意境所深深吸引。
【人物】
粟秀玉(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缅语泰斗、缅甸总统奖章获得者)
用了三种“话”
述说对祖国的深情
穿着一身素雅的87岁老人粟秀玉踱步来到台上,马上就展现出自己的语言能力。一句“你好”,用了普通话、缅甸话、闽南话三种“话”,顿时点燃了全场的气氛。
对于粟秀玉来说,老师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身份——由于早年家境贫困,她随着父母远离家乡,来到缅甸开始在异乡的新生活。最初,她在缅甸仰光南洋中学教书,回国后,她又来到北京外国语大学继续当老师。而昨日已经是她第八次来参加世界缅华同侨联谊大会了。作为大会发起人之一,参加每届世界缅华同侨联谊大会让粟秀玉高兴万分,她说:“台下坐着的有三分之二是我的学生,或者你们的父母是我的学生,大家见面特别开心。”
回忆过去,粟秀玉格外感慨,“当年我的父母因为太穷,为了谋生才离开家乡杏林。我在缅甸长大,不知道祖国是什么样子。”
直到上世纪80年代,粟秀玉第一次踏上回家的路,她回到父母的出生地——高浦。如今她已经来厦三次,故乡的变化日新月异,她看见粟姓的宗祠已经建起,“这让我感觉我与家乡的距离更近了。”
回国后目睹祖国各地巨大的变化,粟秀玉更有诸多感触,“曾经我不知道祖国是什么样子,现在我知道了,我们的祖国如此富强,所以我们是幸运的。今天与会各位对祖国的每一次关心,都将像涓涓细流一样灌溉着祖国这棵大树,使她更加茁壮,更加枝繁叶茂!”
陈汀阳(厦门市缅甸归侨联谊会理事长):
见证天安门大阅兵
心中倍感骄傲
1948年12月,刚满周岁的陈汀阳随母亲一起,从厦门乘坐“海利轮”,历时21天,终于漂洋渡海到达缅甸仰光。
陈汀阳的经历,对于许多缅华同侨来说并不陌生,当年厦门和周边的南安、安溪等地的“唐人”要去仰光,都得从当时的“海上丝绸之路”厦门起程,并乘坐丰庆、丰祥、海利号等大轮船最终“过番”到仰光。
曾经远渡仰光的陈汀阳,既拥有难忘的人生经历,也感受过寄人篱下的艰辛。但这些经历却让像他一样的“海外赤子”更加明白祖国、祖籍国的强大,正是自己坚强的靠山。
陈汀阳深情地回忆起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正是缅华同侨率先在缅甸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今年9月3日, 陈汀阳又见证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和北京天安门大阅兵,祖国的强盛让他倍感骄傲。
身为厦门市缅甸归侨联谊会理事长,陈汀阳还亲眼见证了今年4月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正式挂牌。
“我们所有缅华同侨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愿祖国、祖籍国更加繁荣昌盛。我们也期盼通过大会联谊,进一步加强全世界缅华同侨的团结交流,激励广大华侨华人积极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凝侨心,聚侨力,为促进中缅两国传统友谊和海内外同胞大团结,推动中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陈汀阳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