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持续发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应加深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乡村发展优先位置,组织持续发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提升科技能力,构建粮食生产“安全网”。“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新时代要全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随着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乡村振兴对农业发展提出新要求,面对农民对种养殖新技术、生态旅游农业发展新模式等方面的诉求,只有着眼于基层农业发展现状,瞄准痛点,靶向用药,加快土地流转、特色旅游农业发展等,提高农民收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同时,通过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增强自然灾害防范抵御能力,强化农业生产安全,做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把粮食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实施精准施策,绘就乡村建设“同心圆”。每个乡村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独有的发展规律,只有立足乡村实际现状,尊重乡村发展已有规律,按照规律办事,才能理顺乡村发展的短板,顺应乡村发展需求,贯彻正确的发展路线,防止走弯路甚至错路,基层党员干部切忌贪快求大、刮风搞运动,盲目上项目,应谋求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之路,把握好建设深度、推进速度、财力承受度以及农民接受度,精准施策,按照既定的路线,苦干实干,稳扎稳打,用一点一滴的行动,绘就出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培植乡风文明,唱响乡村治理“协作曲”。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乡村振兴需要乡风文明作为保障,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一方面,充分挖掘和整合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乡村民俗文化、节日文化、手工艺文化等优秀文化资源,利用好祠堂、古道、古树、古街等传统文化要素,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等,发挥好乡贤在倡导文明乡风中的作用,涵养乡村人文精神。另一方面,善于提升和转化乡村文化资源,结合乡村文明创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升农民精气神,从移风易俗、厚养薄葬、村规民约、法治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消除陈规陋习,提高乡村法治文明程度,让良好乡风家风蔚然成风,有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既能实现乡村外在颜值与内在气质同步提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组织持续发力,书写乡村发展“新篇章”。乡村振兴涉及面广,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需要持续用力的系统工程,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久久为功长期过程。一方面需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通过长期艰苦的努力,一茬接着一茬干,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厕所革命等有力措施,真正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既有青山绿水,也保留原始生态之美。另一方面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鼓励和激发村民干事、创业的信心及激情,凝聚广大村民创业增收,共同致富坚定信念,脚踏实地,把握住乡村快速发展的新机遇,用勤劳的双手致富,书写新时代乡村发展新篇章。(大田县委文明办 高上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