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根 创新为魂 ——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氏漆线雕”
蔡水况大师
接受福建省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基地授牌(2008年)。
龙之魂(国家博物馆收藏)
接受联合国“杰出手工艺品徽章”的授牌,蔡氏漆线雕原董事长郑坚白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卡贝丝女士合影(2006年)。
在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已经成为民族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华民族守护精神家园、延续中华文脉的重要使命。蔡氏漆线雕,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历经300余年,几经兴衰与蜕变,传承与创新,展现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并在新的历史时期绽放出更加璀璨、奇异的光芒,先后荣获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福建省、厦门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首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示范点和福建省、厦门市版权保护重点企业等。
兴衰与蜕变
漆线雕工艺源于明末清初,原来是用金箔、彩绘和漆线来装饰制作神佛雕像的,被称为“漆线妆佛”。“漆线雕”是在1973年一次展览会上,工艺大师蔡水况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脱口而出的,从此便成了约定俗成的称谓。
漆线雕工艺极其复杂:胚子雕塑之后,要将陈年的砖粉、大漆和熟桐油等原料调和,反复舂打成柔软、富有韧性的泥团,再由手工搓成“漆线”,最后在涂有底漆的坯体上盘、结、绕、堆,塑造浮凸的图形。漆线雕既是民间手工技艺,又是线条的艺术。其线条灵动跳跃,精微细致,金彩交错,富丽堂皇,犹如传统刺绣,极富表现力和生命力。漆线雕作品“错彩镂金、雕绘满眼”的美,使其显得特别喜气、华丽、富贵和非凡的亲和力,是乔迁、婚寿、喜庆的最佳礼品,在台湾,还被人们用来作为镇宅之宝和收藏品。
蔡氏漆线雕诞生于明末清初泉州府同安县马巷镇(今厦门翔安区),1947年迁至厦门岛,是众多同行中的佼佼者。产品曾远销东南亚,遍及闽、粤、台。由于战争、动乱等历史原因,几度停产,在蔡氏十三代传人的不懈努力下,蔡氏漆线雕由当初的小作坊“西竺轩”过度到雕塑生产合作小组、生产合作社,后来成立厦门工艺美术厂,如今发展为厦门惟艺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全资子公司蔡氏漆线雕有限公司和蔡氏漆线雕技艺传习所,其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突破性的变革,焕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无穷的生命力,已成为厦门的一张闪亮名片。
传承与创新
蔡氏漆线雕经历了蔡氏十三代人的传承和一次又一次的变革,走向了全新的现代工艺美术之路。
1963年,蔡氏漆线雕第十一代传人蔡文沛先生提出打破“传统技艺传男不传女,不传外姓”的祖制,广收学徒,将家门绝技公开于世,吸收外姓的艺校学生结成师徒关系,培养了一批批技术骨干,为蔡氏漆线雕注入了新生力。目前,以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蔡文沛之子蔡水况先生为领军人物的蔡氏漆线雕工艺团队正逐步壮大,团队中拥有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的技师,形成了完善的梯队传承模式,为蔡氏漆线雕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坚固有力的保障。以蔡水况大师的关门弟子王志强、侄女蔡彩羡及儿子蔡士东、侄子蔡超荣为代表的蔡氏漆线雕第十三代传人正在茁壮成长,成为传承发展蔡氏漆线雕的中坚力量。
创新是蔡氏漆线雕发展之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漆线雕佛像一度停产。蔡文沛先生大胆创新,创造出一系列以历史人物和神话人物为表现题材的漆线艺术作品,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漆线妆佛”。不但开拓了海外市场,更为漆线雕工艺的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从而完成了蔡氏漆线雕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变革。蔡文沛先生的漆线雕作品《大闹天宫》被上海博物馆收藏,并被定为国家级文物。
蔡氏第十二代传人蔡水况大师天资聪慧,勤奋执着,在表现题材和工艺材料上都取得了突破。他首创性地将龙纹直接表现在蛋壳及瓶、盘上,将民族服饰等更多现代题材融入作品。同时,他剥离了雕塑的胎体,将华丽的图案直接体现在各种陶瓷器皿上,成为独立的装饰艺术品,并创立了一种全新的漆线雕工艺——脱胎漆线雕。这是蔡氏漆线雕发展史上的第二次变革。其作品远销东南亚,为国家创汇做出了贡献。其中《哪吒试法》、《龙之魂》和《还我河山》、《波月洞悟空降妖》作为工艺美术的经典之作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工艺美术馆珍藏。蔡氏几代人的改革创新打开了束缚传统技艺的枷锁,消除了因袭的条条框框,其精神感染着新一代艺术家不断进取,不断开拓,并取得了非凡的成绩。2005年,由厦门著名画家、蔡氏漆线雕艺术总监庄南燕设计、蔡氏漆线雕第十三代传人蔡彩羡制作的具有划时代创新意义的《英雄》等一系列作品诞生,标志着蔡氏漆线雕发展史上的第三次变革拉开了序幕。作品一问世即受到艺术界和收藏界的广泛关注,并先后荣获福建省工艺美术“争艳杯”大赛金奖和“2006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铜奖。
坚守文化之根
中国文联主席、文化部原部长孙家正指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既是对各民族文化之根的追溯,也是保持文化发展延续性的前提,同时也为现在与未来的文化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然而,由于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高效率的流水作业,制作原料弄虚作假,使工艺产品的质量和美感大打折扣。面对新的危机和挑战,蔡氏漆线雕该如何应对?
蔡氏漆线雕董事长张学平坚定地说:无论任何时候,文化这个根不能丢。作为国家级非遗的蔡氏漆线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第一使命,不能浮躁,更不能过度商业化和产业化。自2008年首届文博会以来,蔡氏漆线雕坚持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并和厦门湖滨小学等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举行课堂教育和夏令营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制作和科普教育中了解闽南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蔡氏漆线雕与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等多所高校合作,将公司作为大学生社会调研的重要基地,并着手在校园建立蔡氏漆线雕技艺传习工作室。张学平满怀期待地表示:希望有一天,蔡氏漆线雕能够编入学生课本。
同时,蔡氏漆线雕多次到台湾巡展,以其传统而现代的艺术美感和文化理念赢得了台湾同胞的高度赞赏,并经常接待台湾专业和民间艺术爱好者组团来厦参观及培训,为两岸民间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张学平表示,蔡氏漆线雕在发展历程中,产品曾多次远销东南亚,为传播中华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天,蔡氏漆线雕已走向世界各地,让海外更多的华人华侨找到自己的民族之根,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海余 诗雨 水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