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 激发企业和市场发展活力

22.07.2014  19:01

   【“中国稳健行”专家系列谈五】

   作者: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教授、博导 张占斌

  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截止到2014年6月底,国务院共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468项,数量惊人,而且有不少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受到了各方面的积极肯定,激发了企业和市场的活力,成绩喜人。

  焦海洋图

  本届政府简政放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前所未有”:

  一是改革的积极主动性前所未有。行政审批制度历经多轮改革,但先前的改革多着眼于清理计划经济时代遗留问题以适应对外开放要求,其中WTO贸易规则等外部因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被动适应的意味比较浓重。而本次简政放权则是中央政府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的主动调整,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如何通过简政放权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改革的自主性、自觉性非常明显;

  二是改革的综合全面性前所未有。前几次行政审批改革受主要问题矛盾、改革发展阶段等因素影响,流程优化类改革多、取消下放类改革少,中央向地方放权多、政府向社会和市场放权少,针对单项权力调整的改革多、清单列表式的改革少,而本轮简政放权则要求中央各部委及各级地方政府建立权力清单,“按图”简政,该取消的取消,该放权的放权,而放权对象不仅包括下级政府,更包括社会、市场,改革的视角更加全面系统;

  三是改革的力度和速度前所未有。2013年3月李克强总理表示,国务院各部门拥有的行政审批事项有1700多项,并承诺本届政府将削减三分之一以上,这也就意味着五年内至少需要取消下放567项。目前时间仅仅过去大约25%,就已完成了近83%的计划任务。在2014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表示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如此,5年的任务在2年内就落实完成。改革的决心、气势和力度让人倍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