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服务要让医患“两头甜”

03.01.2017  12:02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改革观察(下)

  如何让家庭医生签约制度走得更稳?逐渐达成的共识是:要转向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新型服务模式,就要想方设法让资源不断向基层聚集。这意味着既要补足家庭医生的服务能力,提升家庭医生的服务动力,又要让签约百姓多层次、个性化的健康需求得到满足,使双方的契约关系变得牢不可破。
   ■增加合格家庭医生供给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代涛指出,扩大全科医生培养规模,提高全科医生培养质量,是建立家庭医生制度的必经之路。
  代涛提出,许多地区寄希望于通过促使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办法,尽快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但通过行政化手段推行难以奏效。为此,必须建立起普惠各方的整体激励机制,激励高水平的全科及专科医生到基层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和普通门诊服务。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医院院长曾益新不久前到深圳市罗湖区调研发现,罗湖医改以“总额管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抓手,让公立医院和社康中心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倒逼医院主动把好医生下派到基层,把签约居民的健康管好。
   ■医患双赢才能走得远
  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金春林提出,为吸引签约者,应尽量丰富签约服务包的内容,在就医、转诊、用药、报销等方面体现签约优势。
  厦门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杨叔禹介绍,该市精心设计签约配套政策,使签约居民享受“多快好省”的服务。“”,即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签约对象可酌情开4周~8周的药;“”,即签约居民可走绿色通道转诊,提前3天优先预约大医院专家门诊;“”,即签约居民有独立的诊疗服务区和专属的收费结算处,可享受家庭医生团队个性化健康管理和慢病精细化管理。“”,即签约参保人在基层就医,门诊医疗费不设起付标准,由家庭医生推荐转诊的,住院医疗费不设二次起付标准。
  如何让家庭医生“有底气、乐意干”?杨叔禹表示,厦门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的分配,打破了收支两条线、绩效总额封顶等做法,将签约服务费全部用于团队激励,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额。按每个签约团队(1名家庭医生,2名~3名全科医生助手)有效管理1500人估算,团队成员每年收入将增加3万元~6万元。
   ■用信息化创造签约附加值
  记者梳理发现,在探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路上,各地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试图建立健康信息共享机制。
  “‘互联网+’已成为连接人和社会的基本工具。和衣食住行一样,百姓就医和互联网联姻也终将是一条必经之路。”健康报社移动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周冰认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到哪,信息化支撑就要延伸到哪,要用信息化手段联通每一个服务末梢。服务提供者需要设计好信息化平台,让家庭医生服务更好地嵌入百姓生活。
  代涛认为,信息化与家庭医生服务的融合,可以在提高效率和就医便利性的同时提升质量。比如,借助可穿戴智能设备,采集签约居民健康信息。
  时下,不少地区正在积极尝试利用互联网手段,帮助搭建家庭医生服务平台,推动家庭医生签约制度落地。厦门市建立了“厦门i健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镇江市已经初步实现门诊电子病历系统和居民健康档案系统相互对接。上海市利用信息化技术,支撑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和社区协同开展居民健康管理。(健康报12月30日第01版 记者 韩璐)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