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宫项目按下重启键 9月主体封顶
工人在市第二工人文化宫工地地下层捆扎钢筋。记者 叶义斌 摄
福州日报记者 孙漫
3年前,动建伊始的滨海新城还是片贫瘠的风沙地;3年后,从塔吊如云到高楼林立,新城已腾“云”驾“物”而起,矗立于东海之滨。在规划逐片揭开,颜值不断擦亮,产业强劲集聚的同时,一场围绕内涵和功能的提升行动也已展开,为这座崭新的“城市客厅”添置更多亮眼名片。
地处万沙路西侧、壶井路南侧的一处工地内,就有一张正加速“印制”的新城文化名片。作为全市首批复工的省、市重点项目之一,由市城乡建总负责代建的福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宫项目已按下“重启键”,地下室施工不断提速。按计划,今年6月,该项目施工就将“由下转上”,9月实现主体封顶。
“一分为九” 平行作业不间断
7日上午,记者来到第二工人文化宫项目现场,一辆辆车像“守门员”似的在工地外齐聚,操着不同口音的施工人员来来往往,往日的热闹又回到工地内。
“现在我们全面恢复了正常施工!”大门外,做好测体温、登记等“规定动作”后,市城乡建总该项目负责人王鹏带记者走进工地。围挡内,是钢筋水泥撑起的总面积超2万平方米的“地下世界”。塔吊、挖机正在吊装材料、开挖土方,工人正在绑扎钢筋,忙碌而有序。
“原本地下室只分了A、B、C这3个区块,考虑到复工后对施工进度的新要求,各工序的搭接得更紧密。”王鹏说,2月9日,留守工地和省内的管理人员就全部到齐,在全面梳理施工计划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了施工思路。
按“适时穿插,合理衔接;小段流水,平行为主;节点控制,重点突出”的“新打法”,每个施工区域又各自划分了3个小区域,通过“一分为九”的合力作战,全力追赶因疫情停工落下的进度。
“地下室工序多,泥水、土方、钢筋、防水、基坑支护、喷锚等都少不了,‘一分为九’后,能减少施工人员的等待时间,上一道工序完工后,就能提早介入,工效自然也提高了。”王鹏介绍。
在每日更新的“战报”上,记者看到,1区、2区、3区,砖胎膜砌筑、垫层浇筑完成,1区、2区底板防水施工已开始;在4区、5区,土方开挖、粉刷施工并行……通过169名施工管理人员的努力,项目已追回了1个月工期。
提前备战 攻坚方法有讲究
从2月20日复工之初的25人单线“作战”,到如今的火力全开,第二工人文化宫项目已全面转入正常施工阶段,落下的工期也一点点追回。为尽快让项目实现满产超产,不少结合实际想出的提速新点子正陆续落地。
“我们项目是‘装配造’,钢结构吊装是重要一环。”王鹏说,在确保平行施工不间断的同时,他们把钢结构吊装的方式也进行了优化。原先,只有场内高高耸立的4台塔吊负责吊装作业,为加大工作面和工作点,汽车吊即将进场,组成吊装的“主力部队”,让材料吊装能多点并进,灵活高效。
据了解,汽车吊的新吊装方式,能比传统的塔吊吊装节省1个月,让原本的钢结构主体施工时间,从4个月缩短为3个月。
“我们还有劳动竞赛!”王鹏说,3月17日,由市总工会主办的“战疫情 促发展 当好主力军”福州市职工示范性劳动竞赛第二工人文化宫建设项目专场活动举行,按3月底完成土方开挖及基础施工、9月底前完成主体结构封顶、计划明年“五一”前竣工验收的目标,全体人员接下军令状,以竞赛促提速。
目前,10万立方米的地下室土方开挖已如期完成。为全力攻坚主体封顶的新节点,进行底板施工、钢结构预埋及安装的近200名施工人员也将陆续到位,投入新“战斗”。
灵动绿色 文化名片展特色
“带你看看我们的新沙盘!”说话间,王鹏已将沙盘点亮,在滨海新城综合医院、滨海新城实验幼儿园间,塔楼加裙房组成的第二工人文化宫项目颇为大气,就像一处开放的“文化客厅”。
据了解,该项目有综合楼、职工影城及职工运动中心三大功能区。和一般封闭建筑不同,这里采用半包围设计,通过布局下沉式广场、休闲绿坡、树阵广场、室外连廊、工人之窗等一系列景观建筑,打造归整又错落有致的休闲文化开放空间。
屋顶是该项目的一大特色。按地景建筑概念,在连续屋顶上打造开放的公共空间。在沙盘上,记者看到,草坪屋顶有宽大的步行台阶,有露天休闲看台,在开阔、无障碍的绿意空间里,市民可以尽情享受休闲时光。
“这3个功能区既相对独立,又能通过空中连廊相接,文化宫里还有一条景观内街,把城市公园和万沙路附近的漳江河公园联系起来。”王鹏说,职工运动中心里,有50米标准游泳池、篮球馆、健身中心、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台球室等;职工影城配备有IMAX影厅、小型影厅等;综合楼有职工社团活动场所、职工培训场所、职工实训场所等,待建成后,该项目将成为未来新城居民及周边企业职工的新学校与新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