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还处“三伏天” 防秋老虎还要秋膘防温差

10.08.2016  00:33

   立秋,标志着秋天的开始。这是一年中气温由升温向降温的转折期,此后湿气逐渐减弱,让人难以忍受的“桑拿天”逐渐减少。但这并不代表立刻就能秋高气爽,今年立秋还处于“三伏天”,所以还会持续热上一段时间,成都市三医院医生提醒,近期养生的重点依然是防范暑热侵害。

  立秋时节,人易倦怠、乏力,清热解暑要继续,但相对炎夏要有所变化。宜多喝水、淡茶、菜汤等,以清热祛暑。同时,为避免肺火上升,立秋后要少食用辛辣的食物,少吃葱、姜等,以免咳嗽、喘。可适当食用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如橘子、柠檬、猕猴桃和番茄等;还可进食些具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作用的食物,如藕、百合、板栗、红枣、银耳、山药、荸荠等。同时,精神调养方面应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被众多市民奉为养生季,甚至会采用进食中药的方式。“现在非常流行中药养生,不少药材也被炒红,但也因此出现很多问题。”成都市三医院中药剂科专家赵岚表示,从平日遇到的病例情况来看,市民对中药的使用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不辨体质随便用药,造成负面反应;不懂分辨真假或优劣药材,导致无药效;错误的药材使用方法,让药物失效或无法最大发挥正常功效。

   防“秋老虎

  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纬度、海拔高度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凉爽的秋季的。尤其是南方地区,盛夏余热未消,秋阳施虐,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9月的中下旬,故民间有“秋老虎”之说。立秋之后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以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热伤风”。出门时随身备好藿香正气、仁丹等防暑药品。老年人在立秋时节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所以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另外,入秋后人体抗病能力减弱,如果不注意会容易发生腹泻,婴幼儿等腹泻的易感人群要特别注意防范。

   防秋膘

  立秋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立秋之后,人的脾胃功能逐渐恢复,比起夏季来食欲明显好转,所以立秋后也是贴秋膘的好时候。但这也是体重增加最快的时候,所以肥胖者、要控制体重的人这时要注意节制饮食、适量运动,以免体重增长过快。

   防温差

  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较大。此时,在起居和衣着上应该有所讲究,起居宜“早卧早起”,穿衣要“春捂秋冻”。之所以要做到早卧早起,是因为“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而“秋冻”不是遇冷不穿,而是适当增衣让自己感到凉而不寒。